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美术片论文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第13-4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二、研究文献综述第17-30页
 三、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第30-37页
 四、研究方案第37-42页
第一章 动画本质的独异性和语言系统中的喜剧性手段第42-58页
 第一节 动画本质的独异性第42-45页
  一、与众不同的动画“语言”第42-44页
  二、兼有两套语言系统第44页
  三、设计原理的独异性第44-45页
 第二节 影视语言系统中的喜剧性手段第45-49页
  一、蒙太奇之于喜剧性第46页
  二、影像的喜剧性手段第46-47页
  三、声音的喜剧性手段第47-48页
  四、剪辑创造喜剧性第48-49页
 第三节 动画语言系统中的喜剧性手段第49-58页
  一、动画喜剧性“表演”第49-53页
  二、动画喜剧性“修辞”第53-57页
  三、挖剪:动画喜剧性剪辑第57-58页
第二章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考察第58-82页
 第一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状貌分析第58-66页
  一、喜剧理论视野中的喜剧性人物类型第58-60页
  二、过渡性喜剧性人物形象分析第60-62页
  三、肯定性喜剧性人物的类型分析第62-66页
  四、否定性喜剧人物形象分析第66页
 第二节 扁平还是圆形?—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性格塑造第66-74页
  一、“老顽童”“小跟班”“傻瓜二人组”第67-70页
  二、薄弱的圆形人物第70-72页
  三、圆形还是扁平?第72-74页
 第三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的造型及美学风格第74-82页
  一、“拟容取心”的民族化造型第74-76页
  二、“圆球”形态的喜感造型第76-77页
  三、“视觉系”的审美取向第77-79页
  四、“混搭”风格的美学追求第79-82页
第三章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语言分析第82-98页
 第一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语言的种类第82-87页
  一、普通喜剧性语言第83-84页
  二、特殊喜剧性语言第84-87页
 第二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语言创作技巧分析第87-93页
 第三节 无厘头:当代喜剧性语言的美学追求第93-98页
  一、松弛卑微第94-95页
  二、荒诞不经第95-96页
  三、泼辣警辟第96-98页
第四章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叙事分析第98-129页
 第一节 系列叙事与影像动画叙事第98-100页
 第二节 “谁”在讲?—在场或缺席的喜剧性叙述者第100-119页
  一、三种人称叙述者第100-111页
  二、不在场的非人称叙述人第111-119页
 第三节 讲“什么”?—喜剧性叙事内容的呈现第119-129页
  一、“人”的喜剧性世界第119-124页
  二、物种乾坤大挪移第124-129页
第五章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情境的营造第129-142页
 第一节 何谓喜剧情境?第129-130页
 第二节 营造喜剧性情境的技巧表现第130-139页
  一、误会·假想的困境第130-133页
  二、角色转换第133-136页
  三、狂欢化第136-139页
 第三节 “碎片化”:后现代意义上喜剧情境的营造第139-142页
第六章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生成的喜剧精神及主客观因素分析第142-158页
 第一节 矜持与淡泊:民族进程中的喜剧精神第142-148页
  一、历史起点的非喜剧化第142-144页
  二、克制与放达:古代之喜剧精神第144-146页
  三、从拘谨到狂欢:现当代之喜剧精神第146-148页
 第二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生成的主观因素分析第148-153页
  一、矜持的民族性格第148-150页
  二、儿童化的思维第150-152页
  三、想象的儿童第152-153页
 第三节 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生成的客观因素分析第153-158页
  一、政策那只手第153-155页
  二、市场这只手第155-158页
结语:回归与超越第158-161页
附录第161-182页
 附录一 中国动画系列片(1980-1999)第161-164页
 附录二 中国动画系列片(2000-2012)第164-179页
 附录三 国外知名动画系列片片目第179-181页
 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181-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3页
后记第193-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自动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竹林玄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