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农民工政治观研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 历史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创新之处及难点 | 第13-14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13-14页 |
一、 中国农民工队伍的总体面貌与特点 | 第14-25页 |
(一) 中国社会转型与农民工队伍的生成发展 | 第14-15页 |
1. 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 | 第14-15页 |
2. 党和国家政策的推动 | 第15页 |
(二) 当代中国农民工队伍的总体特点 | 第15-19页 |
2. 思维的传统性 | 第17页 |
3. 结构的层次性 | 第17-18页 |
4. 身份的模糊性 | 第18页 |
5. 内部联系的无组织性 | 第18-19页 |
(三) 农民工政治观现状及其成因 | 第19-23页 |
1. 农民工政治观状况 | 第19-21页 |
2. 农民工政治观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四)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 第23-25页 |
1. 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4页 |
2. 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第24页 |
3. 农民工是促进城市建设与繁荣的生力军 | 第24-25页 |
二、 当代中国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 第25-39页 |
(一) 政治观与农民工政治观 | 第25-26页 |
1. 政治观的含义 | 第25-26页 |
2. 当代中国农民工的政治观 | 第26页 |
(二)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主要内容 | 第26-33页 |
1. 加强农民工权利观的培育 | 第27-28页 |
2. 突出农民工政绩评价观的培育 | 第28-30页 |
3. 强化农民工国家观的培育 | 第30-32页 |
4. 深化农民工法制观的培育 | 第32-33页 |
(三)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33-39页 |
1. 有利于农民工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 第33-35页 |
2. 有利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 | 第35-36页 |
3. 有利于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第36-37页 |
4. 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政治与社会环境 | 第37-39页 |
三、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 对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9-40页 |
(二)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工作缺少组织性 | 第40-41页 |
(三)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对象把握的模糊性 | 第41-42页 |
(四)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内容脱离实际 | 第42-44页 |
(五)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形式单一 | 第44-46页 |
四、 农民工政治观培育的对策 | 第46-55页 |
(一) 发展市场经济,保障农民工经济利益 | 第46-49页 |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第46-47页 |
2. 提高经济待遇,保障农民工收入公平 | 第47-48页 |
3.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 第48-49页 |
(二) 完善政治制度,提供政治和制度保证 | 第49-51页 |
1. 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农民工当家作主权利 | 第49-50页 |
2.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为农民工政治参与提供平台 | 第50-51页 |
(三)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第51-52页 |
1. 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 第51-52页 |
2. 强化执法及监督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 第52页 |
(四) 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理性政治意识 | 第52-55页 |
1. 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52-53页 |
2. 积极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 第53-54页 |
3.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