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有利于五台山的可持续发展 | 第13-14页 |
·为文化景观保护与申报提供参考 | 第14页 |
·对非世界遗产地的借鉴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世界遗产概况 | 第16-22页 |
·世界遗产概念及其类型 | 第16页 |
·世界遗产作用与价值 | 第16-17页 |
·世界遗产现状 | 第17-18页 |
·中国的世界遗产 | 第18-22页 |
·中国的世界遗产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第3章 五台山文化景观概况 | 第22-36页 |
·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社会环境 | 第23页 |
·五台山遗产资源概况 | 第23-29页 |
·五台山遗产资源类型 | 第23-24页 |
·五台山遗产寺庙分布 | 第24-26页 |
·五台山遗产寺庙特征 | 第26-29页 |
·世界文化景观概况 | 第29-36页 |
第4章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分析 | 第36-44页 |
·自然遗产资源 | 第36-37页 |
·地质遗迹 | 第36页 |
·生物资源 | 第36-37页 |
·其它资源 | 第37页 |
·文化遗产资源 | 第37-40页 |
·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 第37-38页 |
·璀璨斑斓的艺术遗产 | 第38-39页 |
·独特质朴的民俗文化 | 第39-40页 |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认定 | 第40-44页 |
·ICOMOS 与 IUCN 简介 | 第40-41页 |
·世界遗产的遴选标准 | 第41-42页 |
·五台山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 | 第42-44页 |
第5章 五台山文化景观对比分析 | 第44-49页 |
·国内文化景观遗产对比 | 第44-46页 |
·国外文化景观遗产对比 | 第46页 |
·四大佛教名山对比 | 第46-49页 |
第6章 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现状 | 第49-58页 |
·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现状 | 第49-52页 |
·五台山遗产资源开发现状 | 第52-54页 |
·五台山遗产地客源分析 | 第54页 |
·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资源 SWOT 分析 | 第54-58页 |
·内部优势(S) | 第55页 |
·内部缺陷(W) | 第55-56页 |
·外部机遇(O) | 第56页 |
·外部威胁(T) | 第56-58页 |
第7章 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策略研究 | 第58-65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58-59页 |
·五台山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59-62页 |
·遗产资源保护仍需完善 | 第59-60页 |
·忽视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 | 第60页 |
·游客人数增长压力 | 第60-61页 |
·遗产地游览季节性明显 | 第61页 |
·对佛光寺等遗产资源利用不足 | 第61-62页 |
·交通线路、设施有待完善 | 第62页 |
·缺乏与其它旅游资源的联系 | 第62页 |
·五台山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62-65页 |
·加快完成遗产地规划建设,重视社区参与 | 第62-63页 |
·加强世界遗产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 第63页 |
·遗产地信息化建设与监控实施 | 第63页 |
·利用佛教生态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63-64页 |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提高遗产地管理水平 | 第64页 |
·发掘生态自然旅游资源价值 | 第64页 |
·加强各资源节点联合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