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水淡化论文

碳钢在海水淡化一级反渗透产水中腐蚀机理及防腐方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4-17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17-18页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预期目标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19-25页
   ·实验材料及试样第19-20页
     ·试验介质第19-20页
     ·失重实验试样第20页
     ·电化学实验试样第20页
     ·碳钢表面锈样第20页
   ·失重法第20-21页
   ·锈层形貌及成分分析方法第21-22页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第21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21-22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22页
     ·Raman光谱分析第22页
   ·碳钢腐蚀电化学测试方法第22-25页
     ·自腐蚀电位测试第22-23页
     ·交流阻抗测试第23页
     ·线性极化测试第23页
     ·强极化测试第23-24页
     ·电化学噪声测试第24-25页
第三章 碳钢在海水淡化一级RO产水中腐蚀机理研究第25-74页
   ·引言第25-26页
   ·配水管网加NaOH防腐法可行性分析第26-27页
   ·海水与一级RO产水对碳钢腐蚀性比较第27-30页
     ·两种介质中碳钢腐蚀特性第27-28页
     ·两种介质对碳钢侵蚀性比较第28-30页
     ·小结第30页
   ·海水与一级RO产水中碳钢锈层特性分析第30-39页
     ·锈层表观特征第30-31页
     ·锈层形貌SEM分析第31-32页
     ·锈层元素EDS分析第32-34页
     ·锈层组分IR分析第34-35页
     ·锈层组分XRD分析第35-37页
     ·锈层组分Raman分析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一级RO产水中碳钢锈层特性的电化学研究第39-46页
     ·腐蚀体系自腐蚀电位测试第39-40页
     ·腐蚀体系线性极化实验测试第40页
     ·腐蚀体系强极化实验测试第40-41页
     ·腐蚀体系交流阻抗测试第41-46页
     ·小结第46页
   ·碳钢在一级RO产水中的腐蚀机理第46-50页
   ·腐蚀模型对不同含盐量的一级RO产水适应性评估第50-58页
     ·稀NaCl溶液中碳钢腐蚀蚀的研究意义第50-51页
     ·碳钢腐蚀情况及锈层分析第51-54页
     ·覆盖锈层电极的电化学研究第54-56页
     ·碳钢在稀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碳钢腐蚀模型在低碱度溶液中适用性验证第58-70页
     ·3%NaCl溶液中碳钢腐蚀的研究意义第58-59页
     ·碳钢锈层组分分析第59-60页
     ·覆盖锈层电极的电化学测试第60-66页
     ·3%NaCl溶液中碳钢腐蚀模型构建第66-68页
     ·低碱度介质中碳钢腐蚀模型的使用前景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防腐策略第70-72页
   ·本章结论第72-74页
第四章 海水淡化一级RO产水中碳钢缓蚀剂研究第74-102页
   ·引言第74页
   ·缓蚀剂遴选研究第74-85页
     ·单一无机缓蚀剂防腐效果第74-78页
     ·单一有机缓蚀剂防腐效果第78-81页
     ·复配缓蚀剂防腐效果第81-84页
     ·小结第84-85页
   ·缓蚀配方工程适用性分析第85-91页
     ·缓蚀配方短时间内使用效果第85-89页
     ·缓蚀配方对表面有锈层碳钢的缓蚀效果第89-91页
     ·小结第91页
   ·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研究第91-100页
     ·对表而无锈层碳钢的缓蚀机理第91-94页
     ·对表面有锈层碳钢的缓蚀机理第94-100页
     ·小结第100页
   ·本章结论第100-102页
第五章 缓蚀方法工程实施可行性评估第102-125页
   ·引言第102页
   ·缓蚀方法现场小试效果第102-112页
     ·不同加药量时缓蚀效果第102-103页
     ·不同流速时缓蚀效果第103-106页
     ·不同水温时缓蚀效果第106-107页
     ·对其他材质的缓蚀效果第107-109页
     ·对表面有锈层碳钢的缓蚀效果第109-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缓蚀方法对电厂后续用水工艺影响第112-119页
     ·对脱硫系统运行影响第112-113页
     ·对小区域循环水运行影响第113-117页
     ·对人员健康及环境的影响第117-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现场实施技术要求第119-123页
     ·现场加药方式第119-120页
     ·加药系统设计第120-123页
     ·小结第123页
   ·本章结论第123-12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6页
博士期间部分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录第138-141页
 附录 1---药剂价格清单第138页
 附录 2---现场小试实验用水第138-139页
 附录 3---六偏磷酸钠加药系统图第139-140页
 附录 4---硫酸锌加药系统图第140-141页
 附录 5---现场加药点系统图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MEM214调节内质网应激诱导的caspse-4活化和细胞凋亡
下一篇:FDI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