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建筑、广播电视建筑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

航站楼出发大厅设计研究--以北京新机场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10页
     ·发展及现状第8-9页
     ·主要问题第9-10页
   ·研究的范围、现状、方法和框架第10-15页
     ·研究的范围第10-11页
     ·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研究的框架第13-15页
第2章 出发大厅设计概述第15-35页
   ·出发大厅的位置、尺度与形状第15-22页
     ·出发大厅在航站楼中的位置第15-18页
     ·出发大厅的尺度第18页
     ·出发大厅的形状第18-22页
   ·功能分区第22-25页
     ·核心功能区与拓展功能区第22-23页
     ·两个基本功能区的空间关系第23-24页
     ·核心功能区的空间分析第24-25页
   ·出发大厅内的旅客流程第25-35页
     ·旅客在出发大厅中行为模式第25-26页
     ·旅客流程概述第26-28页
     ·T1、T2、T3 旅客流程介绍及新机场对应流程设计第28-35页
第3章 核心功能区设计研究第35-64页
   ·柜台区第35-47页
     ·值机柜台的布局形式第35-36页
     ·值机柜台布局与入口旅客流线的关系第36-37页
     ·值机柜台布局与大厅形状的关系第37-39页
     ·各类值机柜台在大厅中的分布第39-42页
     ·T1、T2、T3 柜台现状研究第42-45页
     ·值机岛设计总结第45-47页
   ·排队区第47-53页
     ·排队方式第47-49页
     ·人的尺度与队列尺度第49-50页
     ·排队区整体尺度研究第50-52页
     ·T1、T2、T3 的排对区现状研究及总结第52-53页
   ·流通区第53-61页
     ·位置及定义第53页
     ·流通区宽度的确定第53-56页
     ·公共设施在流通区中的布置第56-58页
     ·T1、T2、T3 流通区现状研究及总结第58-61页
   ·值机模式的变化对核心功能区的影响第61-64页
     ·传统柜台值机模式第61页
     ·自助值机模式第61-62页
     ·网上值机模式第62页
     ·新机场出发大厅空间展望第62-64页
第4章 拓展功能区设计研究第64-83页
   ·商业设施第64-72页
     ·商业业态及位置分布第64-66页
     ·大厅商业与旅客流程关系第66-68页
     ·T3 商业业态分析及新机场应对第68-69页
     ·T3 商业岛空间分析及新机场应对第69-72页
   ·公共设施第72-83页
     ·基本服务第72-78页
     ·流程服务第78-79页
     ·商务服务第79页
     ·广告牌与标牌第79-83页
第5章 出发大厅空间设计研究第83-97页
   ·出发大厅空间总体评价第83-87页
     ·空间的“虚”与“实”第83-86页
     ·空间的剖面分析第86-87页
   ·开放的出发大厅实现第87-89页
     ·消防性能化设计第87-88页
     ·罗盘箱技术第88-89页
   ·关键空间节点的营造第89-93页
     ·位置与方式第89-90页
     ·近人尺度的塑造第90-91页
     ·T1T2T3 对比及新机场处理方式第91-93页
   ·特色空间的处理第93-97页
     ·峡谷空间第93-95页
     ·阶梯空间第95-97页
第6章 出发大厅与周边功能区驳接研究第97-103页
   ·与到达大厅的驳接第97-99页
   ·与安检点或登机牌检查点的驳接联系第99-101页
   ·与出发车道边的驳接第101-103页
结语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熔体行波磁场净化技术研究
下一篇:以财务观点探讨整建住宅都市更新的开发对策研究--以台北市大同区斯文里整建住宅第三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