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一、义务教育 | 第17页 |
二、贫困 | 第17-19页 |
三、贫困学生 | 第19页 |
四、救助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第20-22页 |
二、政府职能理论 | 第22-23页 |
三、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H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的实践探索 | 第25-56页 |
第一节 H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概况 | 第25-30页 |
一、H县贫困学生救助政策与机制 | 第25-28页 |
二、H县贫困学生救助工作进展情况 | 第28-30页 |
第二节 H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0-45页 |
一、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实验研究 | 第30-33页 |
二、H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45页 |
第三节 H县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6页 |
一、救助对象界定困难的主要原因 | 第45-46页 |
二、救助主体机制建设较落后的主要原因 | 第46-48页 |
三、救助物资来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第48-51页 |
四、救助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 第51-56页 |
第四章 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对策与建议 | 第56-65页 |
第一节 科学设计贫困学生救助方案 | 第56-57页 |
一、明确我国救助管理体系工作目标 | 第56页 |
二、我国救助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56-57页 |
三、科学界定贫困学生范围 | 第57页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 | 第57-59页 |
一、健全专业高效的救助机构 | 第57-58页 |
二、加强贫困学生救助的法律支持 | 第58页 |
三、逐步完善贫困学生救助制度 | 第58-59页 |
四、简化贫困学生救助程序 | 第59页 |
第三节 切实保障救助物资的稳步增长 | 第59-62页 |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支持力度 | 第59-60页 |
二、积极拓宽教育救助募资渠道 | 第60-61页 |
三、整合各类救助组织、机构及其物资 | 第61页 |
四、积极探讨救助资金保值、增值方案 | 第61-62页 |
第四节 科学规范救助管理工作 | 第62-65页 |
一、树立正确的救助价值体系与观念 | 第62页 |
二、严格监管、加大问责惩治力度 | 第62-63页 |
三、注重管理方法、选择适当激励手段 | 第63页 |
四、注重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公信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