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第16-18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不同时期“疆独”活动的成因及其特征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疆独”的起源及其早起活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建国以后“疆独”活动的沉寂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后“疆独”活动重新凸现 | 第24-29页 |
一、80年代“疆独”活动沉渣泛起 | 第24-25页 |
二、90年代“疆独”分裂组织活动猖狂 | 第25-26页 |
三、新世纪以来“疆独”活动国际化路径 | 第26-29页 |
第四节 80年代以来“疆独”活动的特点 | 第29-33页 |
第二章 防范“疆独”活动的兵团屯垦制度建设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兵团屯垦制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一、建立时期:1949年10月-1957年12月 | 第34页 |
二、发展时期:1958年1月-1966年5月 | 第34-35页 |
三、停滞徘徊时期:1966年6月-1981年12月 | 第35-36页 |
四、恢复和全面发展时期:1982年1月至今 | 第36页 |
第二节 兵团屯垦制度对防范“疆独”活动的作用 | 第36-43页 |
一、兵团屯垦制度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防范“疆独”活动的中流砥柱 | 第37-39页 |
二、兵团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新疆稳定、防范“疆独”活动的主力军 | 第39-40页 |
三、兵团屯垦制度是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以及防范“疆独”活动的中坚力量 | 第40-43页 |
第三章 防范“疆独”活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 第43-51页 |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 第43-47页 |
一、筹划建立时期:1949年12月-1955年10月 | 第43-45页 |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7年6月-1966年4月 | 第45页 |
三、全面破坏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 第45-46页 |
四、恢复建设和全面发展时期:1976年11月至今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防范“疆独”活动的作用 | 第47-51页 |
一、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 | 第47-48页 |
二、理顺新疆民族关系,确保新疆政治稳定 | 第48页 |
三、缩小新疆与内地的经济差距,促进新疆民族的繁荣发展. | 第48-49页 |
四、实现新疆各民族的有效参与,增强主人翁意识 | 第49页 |
五、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新疆的社会治安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防范“疆独”活动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建设 | 第51-62页 |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在新疆的发展历程 | 第51-57页 |
一、建立时期:1949年11月-1957年4月 | 第52-53页 |
二、曲折发展、完全破坏时期:1957年5月-1978年9月 | 第53-55页 |
三、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10月至今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对防范“疆独”活动的作用 | 第57-62页 |
一、防范“疆独”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57-58页 |
二、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 第58-59页 |
三、处理民族问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 第59-62页 |
第五章 防范“疆独”活动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和路径思考 | 第62-71页 |
第一节 防范“疆独”活动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62-66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防范“疆独”的关键所在#53 | 第62-63页 |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新疆大发展大繁荣是防范“疆独”的根本保证 | 第63-64页 |
三、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兵团发展体制和模式巩固防范“疆独”的前沿阵地 | 第64页 |
四、坚持制度创新,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防范“疆独”的重要保障 | 第64-65页 |
五、坚持德才兼备,建设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防范“疆独”的中心环节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完善防范“疆独”活动各项制度建设的路径 | 第66-71页 |
一、完善兵团屯垦制度建设的路径 | 第66-67页 |
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的路径 | 第67-69页 |
三、完善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制度建设的路径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一 | 第77-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