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与本论文有关光度学研究的计量知识和项目来源 | 第15-21页 |
·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 第15-18页 |
·近年来的国际计量活动和项目来源 | 第18-21页 |
3 光度学在计量与测试领域的应用及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21-31页 |
·光度计量基础 | 第21-28页 |
·几个基础光度量 | 第21-23页 |
·光度学中的测光定律 | 第23-27页 |
·光度计量标准 | 第27-28页 |
·衍生的光度学概念 | 第28-29页 |
·光度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线路与检定/校准方法 | 第29-30页 |
·光度学在夜视仪器中的应用及论文的研究视角 | 第30-31页 |
4 光照度量值传递的改进 | 第31-42页 |
·一级光照度计校准能力验证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光度标准装置的一些技术探讨 | 第32-40页 |
·如何降低输入量I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I)? | 第32页 |
·如何降低输入量d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d)? | 第32-34页 |
·消除杂散光的方法 | 第34-40页 |
·光照度计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第40页 |
·光照度计标准装置的改进效果验证 | 第40-42页 |
5 遮光筒式亮度计的量值传递探讨 | 第42-52页 |
·对现行的亮度计检定规程中有关遮光筒式亮度计的检定方法的质疑 | 第42-48页 |
·亮度计的工作原理 | 第42-44页 |
·JJG211-2005《亮度计检定规程》中的亮度计示值误差检定方法 | 第44-45页 |
·在光轨上标定遮光筒式亮度计所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遮光筒式亮度计的量值传递方案 | 第48-52页 |
6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的光度校准方案 | 第52-56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的测试原理 | 第52-53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的光度校准与日常核查方案 | 第53-54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中光亮度的量值传递 | 第53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中光照度的量值传递 | 第53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中光源色温的量值传递 | 第53-54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的光度校准与日常核查 | 第54页 |
·微光像增强器亮度增益测试装置的测址不确定度分析 | 第54-56页 |
·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 | 第54-55页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公式推导 | 第55页 |
·微光像增强器增益的其它测试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 第55-56页 |
7 微光夜视仪器及像增强器的分辨力测试装置的研究 | 第56-67页 |
·微光夜视仪器及微光像增强器的透射式与反射式分辨力测试装置 | 第56-59页 |
·透射式分辨力测量装置 | 第56-57页 |
·反射式分辨力测量装置 | 第57-59页 |
·微光夜视仪器及微光像增强器分辨力测试装置的照明设计 | 第59-61页 |
·积分球式微弱照明组件的设计 | 第59-60页 |
·透射式微弱光照明组件的设计 | 第60-61页 |
·分辨力板的光谱特性对微光产品分辨力检测的影响 | 第61-67页 |
·研究内容的来源与背景知识 | 第61-63页 |
·试验与分析 | 第63-65页 |
·分辨力板设计时必须考虑靶板亮暗线条的光谱特性 | 第65-67页 |
8 结论 | 第67-69页 |
·论文结论 | 第67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6页 |
附件1:发光强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76-77页 |
附件2:光照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77-78页 |
附件3:弱光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78-79页 |
附件4:光亮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79-80页 |
附件5:光通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80-81页 |
附件6:色温度(分布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第81-82页 |
附件7:光照度计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第82-87页 |
附件8:光度标准装置改进前后的资料 | 第87-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