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孟子论辩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 孟子论辩研究的现状与本文研究的意义第6-7页
第一章 孟子论辩语言之模式第7-25页
 第一节 谏对论辩语言模式第7-13页
  一、谏对模式的目的直接明确,具有鲜明的仁政事功期许第8-9页
  二、谏对模式的言辞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论证结构呈现惊人的相似第9-11页
  三、谏对模式的实际效益基本缺失,形成了论辩流程的不完整性第11-13页
  四、谏对论辩语言模式的内涵第13页
 第二节 辩诘论辩语言模式第13-20页
  一、辩诘模式论题多变,具有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论辩场景的境遇性第14页
  二、辩诘模式辞锋尖锐,具有激烈的冲突性与机敏的辩驳性第14-16页
  三、辩诘模式效益突出,具有深度的情感穿透力与优势的话语思辨权第16-19页
  四、辩诘论辩语言模式的内涵第19-20页
 第三节 应答论辩语言模式第20-25页
  一、应答论辩模式话题辐射时代生活,具有多维的随意性第20-21页
  二、应答论辩模式意蕴醇厚,充盈着论辩施动主体的恢弘气度第21-23页
  三、应答论辩模式强化了教化与释疑功效,突出了论辩的交流质性第23-24页
  四、应答论辩语言模式的内涵第24-25页
第二章 孟子论辩的几种手段第25-30页
 一、再定义的使用——关于辩言第25-28页
 二、语境的跳脱——关于论证第28-30页
 三、用典的自由——关于论据第30页
第三章 孟子论辩在儒家论辩体系中的承继与发展第30-42页
 第一节 孔子之大化慎言——儒家论辩之滥觞第31-36页
 第二节 孟子之好辩——儒家论辩之发展第36-39页
 第三节 荀子之论辩——儒家论辩之完善第39-42页
  一、荀子将论辩视为修身立行的必备艺术,并对论辩理论了专题性论述第39-40页
  二、荀子看重论辩的现世效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40-41页
  三、荀子对先秦流行学派的伪论辩即诡辩论作了揭露与矫正第41-42页
总结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神分析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透视
下一篇:闪光的意象群落--铁凝小说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