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0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价值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概念解读 | 第10-14页 |
·新闻 | 第10-11页 |
·民生 | 第11-12页 |
·民生新闻 | 第12-14页 |
·新形势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 | 第15-25页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背景 | 第15-17页 |
·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 第16页 |
·服务性内容的引进 | 第16页 |
·舆论监督成为令观众信服的武器 | 第16-17页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 第17-19页 |
·国家政策的指导 | 第17页 |
·市场经济带来媒介意识的变迁 | 第17-18页 |
·城市化的催化作用 | 第18页 |
·受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体现 | 第18-19页 |
·传播价值观的转变 | 第19页 |
·早期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 | 第19-22页 |
·《第一时间》 | 第20-21页 |
·《新闻坊》 | 第21页 |
·《拉呱》 | 第21-22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和传播效应 | 第22-25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应 | 第23-25页 |
2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嬗变 | 第25-41页 |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 | 第25-27页 |
·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所处的新形势 | 第25-26页 |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策略 | 第26-27页 |
·差异化竞争的产物: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新趋势—以扬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 | 第27-40页 |
·帮忙化趋势的风靡 | 第27-36页 |
·故事化趋势的凸显 | 第36-40页 |
·电视民生新闻对地方发展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地方经济繁荣的促进 | 第40页 |
·对地方政治文明的推动 | 第40-41页 |
3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得与失 | 第41-47页 |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经验 | 第41-43页 |
·扎根本土,充分挖掘当地的新闻资源 | 第41页 |
·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 | 第41-42页 |
·“间隔式”的新闻编排方式 | 第42页 |
·传播模式的开放化 | 第42页 |
·朴素风趣的语言风格 | 第42页 |
·主持人明星化 | 第42-43页 |
·介入感的加强 | 第43页 |
·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不足 | 第43-46页 |
·节目内容的庸俗化 | 第43页 |
·媒体角色的越位 | 第43-44页 |
·侵犯当事人隐私 | 第44-45页 |
·问题报道过度 | 第45-46页 |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6-47页 |
·媒体过分强调舆论监督的角色意识 | 第46页 |
·媒体一味追求市场和经济效益 | 第46-47页 |
4 对地方台民生新闻未来的展望 | 第47-53页 |
·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突围之策 | 第47-49页 |
·正确理解“民生”的本质内容 | 第47-48页 |
·实现理性的舆论监督和角色定位 | 第48-49页 |
·重视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 | 第49页 |
·对新形势下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学理审视 | 第49-51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学分析 | 第49-50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学分析 | 第50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政治学分析 | 第50-51页 |
·对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的展望 | 第51-53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 第51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归宿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