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茶树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茶树叶部糖苷类香气前体物与茶叶香气研究 | 第10-12页 |
| ·茶树叶部糖苷类物质的水解及相关内源糖苷水解酶的研究 | 第12-13页 |
| ·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 ·茶树主要的叶部病害 | 第14-15页 |
| ·茶云纹叶枯病 | 第14-15页 |
| ·茶轮斑病 | 第15页 |
| ·茶炭疽病 | 第15页 |
| ·糖苷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生理作用 | 第15-17页 |
| 2 引言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 ·材料来源 | 第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19页 |
| ·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19页 |
| ·气相色谱-ECD、气相色谱-FID、气质连用的检测分析 | 第19-20页 |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19-20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条件 | 第20页 |
| ·糖苷混标的 GC-ECD 分析 | 第20页 |
| ·糖苷标品的配制 | 第20页 |
| ·糖苷衍生 | 第20页 |
| ·茶树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 GC-ECD 分析 | 第20-22页 |
| ·茶树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提取、分离制备 | 第20-21页 |
| ·粗糖苷的衍生 | 第21页 |
| ·糖苷类香气前体的 GC-ECD 定量分析 | 第21-22页 |
| ·病原真菌侵染实验 | 第22-23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2页 |
| ·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 第22页 |
| ·茶树叶片染病处理 | 第22-2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 ·茶树叶片中糖苷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23-31页 |
| ·糖苷的衍生反应 | 第23-24页 |
| ·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24-26页 |
| ·糖苷混合标样的 GC-ECD 分析 | 第26-27页 |
| ·GC-ECD 测定方法的有效性评价 | 第27-28页 |
| ·GC-ECD , GC-FID 和 GC-MS 的测定比较 | 第28-29页 |
| ·茶树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测定 | 第29-31页 |
| ·茶树叶部受病原真菌侵染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研究 | 第31-38页 |
| ·病原真菌侵染茶树鲜叶研究 | 第31-32页 |
| ·不同品种茶树叶片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 | 第32-33页 |
| ·茶树不同叶位鲜叶受病原真菌侵染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变化 | 第33页 |
| ·不同茶树品种糖苷类受病原真菌侵染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变化 | 第33-36页 |
| ·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叶位鲜叶侵染受病原真菌不同侵染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变化 | 第36-38页 |
| 5 讨论 | 第38-40页 |
| ·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快速精确定量方法 | 第38页 |
| ·病原真菌侵染茶树后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 第38-40页 |
| 6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