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缩略语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34页 |
一、乳糜泻的症状和发病机理 | 第12-13页 |
二、小麦种子的蛋白组成 | 第13-16页 |
三、大麦突变品系lys3a带来的启示 | 第16-29页 |
四、DNA甲基化/去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 | 第29-30页 |
五、5-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 | 第30页 |
六、植物中的基因沉默 | 第30-32页 |
七、小麦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50页 |
一、植物和质粒材料 | 第34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34页 |
(二)质粒材料 | 第34页 |
二、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杂交 | 第34-36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34-35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35-36页 |
三、BAC克隆的质粒提取 | 第36-38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36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36-38页 |
四、DNA测序反应 | 第38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38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38页 |
五、DNA和蛋白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六、计算机模拟分析小麦DME基因表达谱 | 第39页 |
七、Matchpoint的应用 | 第39页 |
八、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 第39-41页 |
(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二)PCR扩增 | 第40-41页 |
九、小麦未成熟胚的组织培养 | 第41-43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1-42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2-43页 |
十、植物叶片R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3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3-44页 |
十一、RNA的反转录 | 第44-45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4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4-45页 |
十二、实时定量PCR | 第45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5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5页 |
十三、小麦种子中gliadins和glutenins蛋白的提取 | 第45-46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5-46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6页 |
十四、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6-48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6-47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7-48页 |
十五、蛋白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 | 第48-50页 |
(一)试剂和溶液准备 | 第48页 |
(二)操作步骤 | 第48-50页 |
结果 | 第50-82页 |
一、小麦三个DME同源基因的测序和作图 | 第50-57页 |
(一) 小麦叶片cDNA的制备 | 第50页 |
(二) DME 5’编码区短片段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50-54页 |
(三) BAC文库的杂交 | 第54页 |
(四) 三个特异性克隆的鉴定 | 第54-55页 |
(五) 454测序 | 第55页 |
(六) 小麦DME各同源基因的基因组作图 | 第55-57页 |
二、小麦DME基因的核酸多样性 | 第57-61页 |
三、小麦DME各同源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 第61-63页 |
四、小麦DME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和比较作图 | 第63-64页 |
五、经Matchpoint计算得出具有沉默最佳效果的小麦DME片段 | 第64-65页 |
六、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65-68页 |
七、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 | 第68页 |
八、T_0代小麦植株基因组水平的验证 | 第68-69页 |
九、T_0代小麦植株种子蛋白积累期的DME表达 | 第69-72页 |
十、T_1代小麦种子的表型变化和蛋白表达 | 第72-75页 |
十一、T_1代小麦植株基因组水平的检测 | 第75页 |
十二、T_1代转基因小麦种子发育期的DME表达 | 第75-76页 |
十三、小麦T_2代种子的贮存蛋白在SDS-PAGE水平的检测 | 第76-78页 |
十四、小麦T_2代种子的贮存蛋白在HPLC水平的验证 | 第78-82页 |
讨论 | 第82-88页 |
一、与防治乳糜泻病相关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 第82-85页 |
二、通过改变DME表达水平改变小麦蛋白组分 | 第85-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