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冻害防控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3页
第一章 茶园覆盖保温作用的研究第13-37页
 1、文献综述第13-14页
 2、实验场地与研究方法第14-18页
   ·实验场地与与实验处理设置第14-15页
     ·不同覆盖处理的保温增温作用差异研究第14-15页
     ·不同深度稻草覆盖温度日变化特点研究第15页
   ·实验时间的选择与仪器第15-17页
     ·不同覆盖处理的保温增温作用差异研究第15-17页
     ·不同深度稻草覆盖温度日变化特点研究第17页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17-18页
     ·不同覆盖处理的保温增温作用差异研究第17-18页
       ·温度测定第17页
       ·冻害与萌发第17页
       ·数据分析第17-18页
     ·不同深度稻草覆盖温度日变化特点研究第18页
 3、不同覆盖处理的保温增温作用差异研究第18-30页
   ·试验区域温度场分布情况第18页
   ·覆盖对最低温度的影响第18-23页
     ·覆盖物表面最低温度变化第18-20页
     ·不同覆盖地面最低温度变化第20-21页
     ·覆盖物上下之间的温差第21-22页
     ·覆盖的保温作用第22-23页
   ·覆盖的增温作用第23-29页
     ·不同覆盖表面最高温度的变化第24-25页
     ·不同覆盖下地表面最高温度的变化第25-26页
     ·稻草覆盖的增温作用第26-28页
     ·影响地膜增温作用的主要因素第28-29页
   ·覆盖处理对茶树叶片冻害及茶芽萌发的影响第29-30页
     ·覆盖对叶片冻害的影响第29-30页
     ·覆盖对春季茶芽萌发的影响第30页
 4、不同深度稻草覆盖温度日变化特点研究第30-35页
   ·监测密度对不同层次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第30-31页
   ·监测密度对垂直温度的影响第31-32页
   ·稻草表面与裸地对照的温度差异第32页
   ·不同层次日平均温度的变化第32-33页
   ·稻草层温度垂直变化及适宜的覆草厚度第33-35页
     ·稻草层温度垂直变化第33-34页
     ·适宜的覆草厚度第34-35页
 5、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风障对茶园风速及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影响研究第37-47页
 1、文献综述第37页
 2、试验布设与研究方法第37-39页
   ·试验布设第37-38页
   ·研究方法第38-39页
     ·风速空间分布测定第38-39页
     ·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的变化第39页
 3、结果分析第39-46页
   ·风障对风速分布的影响第39-44页
     ·不同环境风速之间的差异第39-40页
     ·不同层面风速水平分布第40-42页
     ·边缘效应第42-43页
     ·风障的作用区域第43-44页
   ·大风影响下茶树茎叶含水率变化第44-46页
     ·叶含水率的变化第44-45页
     ·大风条件下叶含水率的降低第45-46页
     ·茎叶含水率的恢复第46页
 4、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区域茶叶气候产量影响因子分析及其模型构建第47-79页
 1、文献综述第47-53页
   ·、茶叶是发源于中国的世界饮品第47-48页
   ·、安徽省茶叶生产状况及自然环境对茶叶生产的影响第48-51页
     ·安徽省的植茶历史与茶叶品种与产量第48-49页
     ·茶产业是安徽省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第49-50页
     ·自然环境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与气候产量研究的重要性第50-51页
   ·、灰色理论方法第51-52页
   ·时间序列分析第52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52-53页
 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53-56页
   ·数据来源与初步处理第53页
   ·农业产量的分解第53-56页
     ·气候产量与趋势产量第53-55页
     ·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第55-56页
 3、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分离趋势产量与气候产量第56-64页
   ·数据初步处理第56-57页
   ·趋势产量与气候产量的估算方法第57-58页
   ·宣城市茶叶趋势产量与气候产量的分离及步长对产量分解的影响第58-60页
   ·宣城市茶叶趋势产量的变化第60-63页
     ·趋势产量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第60-61页
     ·趋势产量的未来变化趋势第61-63页
   ·宣城市气候产量的变化第63-64页
 4、影响茶叶气候产量的关键因子筛选第64-75页
   ·气候资料的初筛整理第64-66页
     ·温度资料的初筛整理第64-66页
     ·降水资料的整理第66页
   ·影响气候产量的气候资料的初筛第66-72页
     ·时间序列温度因子与气候产量的关系第66-67页
     ·指标性温度因子与气候产量的关系第67-68页
     ·温度十日滑动平均值与气候产量的关系第68-71页
     ·降水因子与气候产量的关系第71-72页
   ·利用相关分析获得的相关性气候因子序列第72-75页
 5、气候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第75-77页
   ·气候产量的模型构建第75-76页
     ·备选关键性因子系统构建第75页
     ·基于直线滑动平均气候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第75-76页
   ·气候产量模型的验证第76-77页
 6、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基于单站温度监测的冻害预警系统构建第79-101页
 1、文献综述第79-81页
   ·茶树冻害及其影响的研究第79-80页
   ·、局地区域温度及冻害预报的研究第80-81页
 2、数据来源与方法第81页
 3、降温规律第81-100页
   ·温度日变化第81-82页
   ·不同天气类型降温速率的变化特点第82-84页
   ·基于温度后效性的温度下降规律及其模拟预报第84-94页
     ·温度下降规律第84-85页
     ·温度下降的灰色模型第85-89页
     ·温度的还原与预报第89-91页
     ·预报实例第91-93页
     ·预报模型评价第93-94页
   ·预报系统构建第94-100页
     ·天气状况的判断第94-97页
     ·基于单站监测的冻害预警系统第97-100页
 4、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茶籽贮藏及其顽拗性变化的研究第101-117页
 1、文献综述第101-103页
   ·、顽拗性种子的概念与分类第101-102页
   ·、顽拗性种子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第102-103页
   ·、茶树种子顽拗性的争论与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第103页
 2、材料与方法第103-104页
 3、结果分析第104-115页
   ·、新鲜茶籽的脱水稳定性及脱水对发芽率的影响第104-109页
     ·新鲜茶籽总含水率及不同风干时间含水率的分布第104-105页
     ·、茶籽含水率的估算及个体差异第105-106页
     ·不同脱水处理对茶籽发芽率(数)的影响第106-109页
   ·贮藏对茶籽含水率的影响第109-110页
   ·不同保存温度对发芽率的影响第110-115页
     ·解冻方式第110页
     ·不同贮藏温度对茶籽发芽的影响第110-111页
     ·解冻方式对茶籽发芽的影响第111-113页
     ·含水率差异的影响第113-115页
 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附录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个人简介第12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南地区斑痣盘菌目物种多样性与该目双基因系统发育学研究
下一篇:酸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