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43页
   ·研究背景第12-16页
     ·城市化、住房挑战与城乡二元体制第12-14页
     ·泛滥的村民违规建房出租现象及其研究意义第14-16页
   ·研究现状述评第16-28页
     ·研究的若干视角第16-18页
     ·研究的进展第18-22页
     ·争论焦点:村民出租屋应予取代还是改良?第22-25页
     ·破题关键:准确认识村民出租屋的发展能力和局限第25-26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6-28页
   ·相关理论准备及概念的提出第28-37页
     ·非正规住房相关理论第28-32页
     ·租赁住房相关理论第32-36页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概念的提出第36-37页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37-43页
     ·案例的选取:东莞第37-40页
     ·研究目标及方法第40-42页
     ·论文结构第42-43页
第2章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产生的宏观背景第43-62页
   ·住房租赁需求的发展第43-48页
     ·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租房需求的剧增第43-45页
     ·流动人口租房需求的长期化第45-48页
   ·城镇住房租赁供给的局限第48-54页
     ·公共住房的短缺第48-50页
     ·私人租赁住房的缺陷第50-54页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产生的制度环境第54-60页
     ·宅基地制度的虚置第54-58页
     ·征地制度对村民违规建房的刺激第58-60页
   ·小结: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产生的必然性第60-62页
第3章 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的发展演进第62-93页
   ·东莞发展模式及其住房问题第62-73页
     ·以外源外向型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模式第62-66页
     ·简政放权与村镇基层对招商引资的主导第66-68页
     ·大量外来农民工涌入带来的住房压力第68-70页
     ·工厂配建集体宿舍的局限第70-73页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的兴起第73-80页
     ·村镇余房出租的萌芽第73-74页
     ·“筑巢引凤”与集体土地产权再整合的需要第74-77页
     ·村集体对出租屋的庇护与多赢局面的开辟第77-79页
     ·“出租屋”的建设狂潮第79-80页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供给机制的成型第80-91页
     ·“民工荒”“地荒”与出租屋规范化发展的要求第80-82页
     ·出租屋管理制度的正式建立第82-85页
     ·地方政府对出租屋产权的间接认可第85-88页
     ·市场分工的深化和供给机制的成型第88-91页
   ·小结:产权的不断强化与供给能力的迅速提升第91-93页
第4章 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的物质空间环境第93-127页
   ·均质化、“半城半乡”的配套环境第93-105页
     ·以村为单位的分散工业化城镇化第93-95页
     ·村域内基本就业与生活服务设施配套的“小而全”第95-100页
     ·镇域内用地布局仍显分散,综合服务功能接近城市水平第100-105页
   ·强调职住紧凑的出租屋选址规划第105-112页
     ·依附其他功能区块的分散式布局第105-108页
     ·职住紧凑的选址理念及其在规划中的有序实现第108-112页
   ·日益改进的建筑形式及内部设施第112-119页
     ·概况第112-113页
     ·早期的板间房(群租房)第113-115页
     ·早期的联排平房大院第115-116页
     ·中后期的宅基商住楼第116-119页
   ·分档次、标准化的户型设计第119-125页
     ·概况第119-120页
     ·面向底层租客的基本单间第120-122页
     ·面向工薪层租客的标准单间第122-124页
     ·面向中高层租客的套间第124-125页
   ·小结:市场主导下的居住物质空间环境发展第125-127页
第5章 东莞村镇非正规住房租赁相关主体及其市场行为第127-146页
   ·租赁相关主体的构成现状第127-136页
     ·以外来农民工为主、日趋多元化的租客第127-132页
     ·仍以本地村民为主体的业主第132-134页
     ·迅速崛起的外来二手房东第134-136页
   ·租赁相关主体的市场行为特征第136-144页
     ·租客消费水平低且节制、消费选择多样化第136-139页
     ·业主高度依赖出租收入,经营趋于专业化第139-142页
     ·二手房东的专业化经营第142-144页
   ·小结:供方对需求的依赖、迁就及其隐患第144-146页
第6章 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与租赁关系第146-167页
   ·宏观供需形势第146-149页
     ·供大于求的常态化趋势第146-147页
     ·过剩程度及状况差异第147-149页
   ·租金水平第149-158页
     ·租金的整体性下行与分层状况第149-152页
     ·较强的可担负性第152-155页
     ·日益压缩的利润空间第155-158页
   ·租赁关系第158-165页
     ·有利于业主自由处分的租制第158-161页
     ·有利于租客稳定租住的现实第161-163页
     ·朴素的租约形式与注重调解的纠纷处理机制第163-165页
   ·小结:过剩常态化下有利住户的租金及租赁关系第165-167页
第7章 东莞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的发展得失剖析第167-184页
   ·历史贡献第167-171页
     ·积极探索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多方利益的平衡途径第167-168页
     ·有效改善了农民工等低收入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第168-170页
     ·切实提升了住房租赁业的专业化程度第170-171页
   ·发展代价第171-174页
     ·路径依赖过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第171-172页
     ·伴生食利恶劳、藏污纳垢等社会问题第172-173页
     ·供给持续过剩,严重浪费土地空间等资源第173-174页
   ·得失原因剖析第174-181页
     ·村镇非正规土地住房市场的激烈竞争本性第175-177页
     ·政府务实管理的积极影响第177-179页
     ·食利阶层长期固化的消极后果第179-181页
   ·小结:贡献巨大、代价沉重第181-184页
第8章 结论与讨论第184-206页
   ·案例展现的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发展能力与局限第184-191页
     ·东莞案例的主要结论回顾第184-187页
     ·良性竞争中的自发改进能力第187-189页
     ·土地依赖下的供给过剩陷阱第189-191页
   ·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特质的理论探讨第191-197页
     ·中国特色,特在何处?第191-192页
     ·相对安全的“村产权”(区别于典型非正规住房)第192-193页
     ·村民业主的“小农性”(区别于典型私人租赁住房)第193-195页
     ·最有利于进城人口的住房供给模式?第195-197页
   ·进城人口住房政策的讨论与建议第197-204页
     ·现阶段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更适合农民工第197-200页
     ·以适当方式将村镇非正规租赁住房发展纳入城乡规划第200-202页
     ·尽快取消集体宿舍配建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第202-204页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204-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3页
致谢第213-215页
附录 A 10 个出租屋的登记信息统计分析第215-246页
附录 B 东莞市出租屋管理法规摘录第246-2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59页

论文共2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均匀杂波环境下基于稀疏恢复的STAP技术研究
下一篇:PPP项目再融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