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构成主义溯源与发展概述 | 第17-23页 |
| ·溯源 | 第17-19页 |
| ·构成主义的起源 | 第17-18页 |
| ·构成主义的实践 | 第18-19页 |
| ·发展 | 第19-23页 |
| ·构成教学的雏形 | 第19-21页 |
| ·包豪斯课程与教学中的构成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中国当代陶艺与构成主义形式 | 第23-28页 |
| ·中国当代陶艺的产生与现状 | 第23-25页 |
| ·中国当代陶艺的产生 | 第23-24页 |
| ·中国当代陶艺现状 | 第24-25页 |
| ·产生中国当代陶艺构成主义现象的文化背景 | 第25-28页 |
| ·包豪斯的构成体系教学的影响 | 第25-26页 |
| ·艺术创作多元化的趋势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中国当代陶艺创作中的构成主义形式体现 | 第28-49页 |
| ·构成主义形式在中国当代陶艺创作装饰中的运用 | 第28-36页 |
| ·中国当代陶艺装饰中的点 | 第28-31页 |
| ·中国当代陶艺装饰中的线 | 第31-33页 |
| ·中国当代陶艺装饰中的面 | 第33-35页 |
| ·点、线、面综合在中国当代陶艺装饰中的运用 | 第35-36页 |
| ·构成主义形式在中国当代陶艺形态造型中的运用 | 第36-43页 |
| ·中国当代陶艺造型中的点 | 第36-38页 |
| ·中国当代陶艺造型中的线 | 第38-40页 |
| ·中国当代陶艺造型中的面 | 第40-42页 |
| ·点、线、面综合在中国当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 第42-43页 |
| ·形式美法则契合 | 第43-49页 |
| ·矛盾与统一 | 第43-44页 |
| ·对称与均衡 | 第44-46页 |
| ·比例与尺度 | 第46页 |
| ·节奏与韵律 | 第46-49页 |
| 第五章 中国当代陶艺中构成主义形式的审美特质与演变 | 第49-63页 |
| ·审美特质 | 第49-57页 |
| ·表现性:主流形式 | 第50-53页 |
| ·解构与重组:实验性特征 | 第53-57页 |
| ·构成主义在中国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再发展 | 第57-63页 |
| ·形式语言 | 第58-59页 |
| ·材料语言 | 第59-60页 |
| ·场域性综合因素 | 第60-63页 |
|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