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国内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7-18页 |
| 第2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概述 | 第18-27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 ·食品安全的内涵 | 第18-19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内涵 | 第19-20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 ·机构设置 | 第20-21页 |
| ·职能配置 | 第21页 |
| ·权限划分 | 第21页 |
| ·运行机制 | 第21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 ·依法设定原则 | 第21页 |
| ·完整统一原则 | 第21-22页 |
| ·责权一致原则 | 第22页 |
| ·精干高效原则 | 第22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地位和作用 | 第22页 |
|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 ·政府管制理论 | 第22-23页 |
| ·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 ·行政组织理论 | 第25-26页 |
|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6-27页 |
| 第3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第27-43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 第27-32页 |
| ·卫生部门为主监管阶段(建国初期——1987年) | 第27-28页 |
| ·多部门共同监管阶段(1988年——2000年) | 第28-29页 |
| ·分段监管形成阶段(2001年———2008年) | 第29-30页 |
| ·分段监管创新阶段(2009年——至今) | 第30-32页 |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分析 | 第32-40页 |
|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 | 第32-33页 |
|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3-38页 |
|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 ·案例分析:沈阳查获毒豆芽事件 | 第40-43页 |
| 第4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分析及启示 | 第43-47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简介 | 第43-45页 |
| ·按产品分类监管的美国模式 | 第43页 |
| ·归口一个部门监管的加拿大模式 | 第43-44页 |
| ·综合监管的日本模式 | 第44-45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分析 | 第45-47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评价 | 第45页 |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启示 | 第45-47页 |
| 第5章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 | 第47-53页 |
| ·在减少监管环节的基础上设置机构 | 第47-48页 |
| ·各级政府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常设机构 | 第47页 |
| ·单独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 第47-48页 |
| ·新组建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 | 第48页 |
| ·在避免交叉重叠的目标下配置职能 | 第48-49页 |
| ·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 | 第48-49页 |
| ·卫生行政部门不再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 第49页 |
| ·理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食品安全监管局的监管职能 | 第49页 |
| ·在确保责权一致的要求上划分权限 | 第49-51页 |
| ·横向权限划分 | 第49-50页 |
| ·纵向权限划分 | 第50页 |
| ·赋予社会中介组织一定的监管权力 | 第50-51页 |
| ·在保障有效运转的前提下完善机制 | 第51-53页 |
| ·理顺部门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 第52页 |
| ·强化财政保障机制 | 第52页 |
|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