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论文--妇女工作论文

政府制度供给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言第10-18页
 (一)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第13-16页
 (四)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探索之处第16-18页
一、制度背景:性别差异的累积结构第18-20页
 (一) "从夫居"的规则第18页
 (二) 稀缺资源继承的性别选择标准第18-19页
 (三) 有关性别差异的知识存量第19-20页
二、制度需求:集体的"理性自利"与被排斥的"他者"第20-27页
 (一) 集体的"理性自利"第20页
 (二) 被排斥的"他者"第20-27页
  1. 土地权益受侵害的主体表现第21-22页
  2. 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内容表现第22-27页
三、制度干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梳理与分析第27-30页
 (一)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梳理第27-28页
 (二)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分析第28-30页
四、深度追查:制度供给短缺的归因第30-39页
 (一) 村民自治:土地政策制定主体结构单一第30-33页
  1. 政治结构——农村妇女缺乏表达意愿的机制第30-31页
  2. 产权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家庭轻成员第31-32页
  3. 社会结构——传统腐朽思想束缚女性主张权利第32-33页
 (二) 信念体系: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缺失第33-36页
  1.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意识缺失第33-35页
  2. 基层管理者有限理性与利益偏好第35-36页
 (三) 自主过度与监督缺位:"游戏规则"的实施第36-39页
五、制度创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路径选择第39-43页
 (一) 合理构建妇女参与村规民约制定的机制第39页
 (二) 逐步推行土地权益股权个人化的改革第39-40页
 (三)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制度设计中去第40-41页
 (四) 畅通妇女土地权益救济渠道第41页
 (五) 加大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力度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女干部发展困境研究--以湖北省Y市20名女县长为例
下一篇:村民自治中的村民政治态度研究--以河南X村为表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