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电磁振动给料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振动电磁振动给料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电磁振动料斗的发展简介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电磁振动料斗的发展简介 | 第12页 |
·电磁振动料斗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趋势 | 第12-13页 |
·电磁振动料斗的特点与应用 | 第13-14页 |
·电磁振动料斗的特点 | 第13页 |
·电磁振动料斗的应用 | 第13-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14-16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18-23页 |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的总体技术方案 | 第18页 |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每个模块的技术方案 | 第20-21页 |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动作原理和互锁 | 第21-22页 |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装置的使用效果 | 第22页 |
·自动实验装配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研究依据 | 第22-23页 |
第3章 自动装配实验教学设备中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数学模型 | 第23-37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3-27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一般组成 | 第23-24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基本运动形式 | 第26-27页 |
·自动教学实验装置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7-32页 |
·自动装配教学设备送料系统的一般组成 | 第27-28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8-32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物料运动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物料与料槽产生相对运动的条件 | 第32-34页 |
·物料运动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物料给料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有阻尼振动分析 | 第37-43页 |
·振动给料系统力学建模的建立 | 第37-40页 |
·有阻尼时的振动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总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3-57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43-44页 |
·物料滑行运动的理论 | 第43-44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物料抛掷运动的理论和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抛掷运动的条件 | 第45页 |
·抛离角θ_d与抛离系数i_d的关系及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在有阻尼振动情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参数对物料输送速度的影响 | 第50-56页 |
·物料抛掷运动的理论平均速度 | 第50-51页 |
·参数对物料抛掷运动的理论平均速度的影响 | 第5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调试实验 | 第57-66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安装 | 第57-58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安装方式 | 第57-58页 |
·漏嘴的配置 | 第58页 |
·对安装的要求 | 第58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实验调试过程 | 第58-60页 |
·主振系统的调整 | 第58-59页 |
·频率比调整方法 | 第59页 |
·气隙的调整 | 第59-60页 |
·隔振系统的调整 | 第60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的调试试车过程 | 第60-61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在调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61-63页 |
·料斗不能起振或达不到预期的上料速度,工作前进速度不均匀稳定 | 第61-62页 |
·料斗送料率与机器生产率不相适应,造成重复上料 | 第62-63页 |
·工作时有严重噪音 | 第63页 |
·机座振动过大 | 第63页 |
·电磁振动给料系统在实验运行中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 第63-64页 |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