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等教育变革视角下的大学治理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5页
   ·研究缘起第16-21页
     ·大学的生命本源第16-18页
     ·大学的市场逻辑第18-19页
     ·大学的治理思维第19-21页
   ·研究现状第21-3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8-35页
   ·研究目的、理论假设与模型框架以及创新和不足第35-41页
     ·研究目的第35-36页
     ·理论假设与模型框架第36-39页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39-41页
   ·论文总体设计第41-4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41-42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42-43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二章 大学治理的一般理论第45-65页
   ·大学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第45-55页
     ·治理的兴起第45-50页
     ·大学治理的内涵第50-52页
     ·大学治理的基本特征第52-54页
     ·大学治理的局限性第54-55页
   ·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第55-58页
     ·公共选择理论第55-56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56-57页
     ·交易成本理论第57页
     ·服务的安排和生产理论第57-58页
   ·大学治理的主要动力第58-63页
     ·现实压力第59-60页
     ·经济推动力第60页
     ·意识形态动力第60-61页
     ·商业动力第61-62页
     ·平民主义动力第62-63页
     ·信息技术动力第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历史视野中的我国大学治理第65-85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变迁历程第65-70页
     ·行政力量的“独统”第65-66页
     ·私营力量的崛起第66-67页
     ·公私力量的共谋第67-68页
     ·社会力量的发掘第68-70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坐标方位第70-78页
     ·我国大学治理变迁的成就第70-74页
     ·我国大学治理存在的问题第74-78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阻力第78-83页
     ·“官本位”的藩篱第79-80页
     ·“科层制”的僵化第80-81页
     ·利益团体的阻力第81页
     ·参与主体的缺失第81-82页
     ·理论研究的滞后第82-83页
   ·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治理第85-113页
   ·大学治理的国别考察第85-103页
     ·美国大学的治理第85-90页
     ·英国大学的治理第90-94页
     ·澳大利亚大学的治理第94-98页
     ·德国大学的治理第98-101页
     ·日本大学的治理第101-103页
   ·国外大学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第103-111页
     ·产权上的明晰第104-105页
     ·学术上的自由第105-106页
     ·财政上的竞争第106-108页
     ·治理上的分享第108-109页
     ·评估上的独立第109-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高校贫困生治理机制变革的案例研究第113-145页
   ·贫困生现状初步调查与分析第113-126页
     ·贫困生的家庭情况第114-117页
     ·贫困生的在校情况第117-122页
     ·贫困生的心态需求第122-126页
   ·单一救助的困境:贫困的背景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第126-133页
     ·贫困的背景第126-129页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第129-130页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局限第130-133页
   ·多中心救助:贫困学子救助机制的模型构建第133-143页
     ·贫困生治理的政府选择第133-135页
     ·贫困生治理的市场选择第135-138页
     ·贫困生治理的道德选择第138-140页
     ·贫困生治理的高校选择第140-143页
   ·小结第143-145页
第六章 我国大学治理的制度建构第145-197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伦理观照第145-152页
     ·责任意识第146-148页
     ·人本精神第148-149页
     ·服务理念第149-151页
     ·和谐观念第151-152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结构设计第152-161页
     ·遴选大学校长第153-154页
     ·建立学术制度第154-157页
     ·明确高校产权第157-159页
     ·加强科学管理第159-161页
   ·我国大学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第161-169页
     ·提升公民意识第162-163页
     ·培育第三部门第163-165页
     ·拓宽参与渠道第165-167页
     ·健全参与规制第167-169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协调机制第169-176页
     ·主体协调第169-172页
     ·内容协调第172-173页
     ·工具协调第173-175页
     ·目标协调第175-176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财政安排第176-189页
     ·竞争财政第177-182页
     ·透明财政第182-183页
     ·公平财政第183-186页
     ·安全财政第186-189页
   ·我国大学治理的未来指向第189-195页
     ·办学理念之变——走向教育公平第189-191页
     ·管理体制之变——走向分权多元第191-192页
     ·战略重心之变——走向质量效益第192-194页
     ·评价机制之变——走向绩效评估第194-195页
   ·小结第195-197页
结束语第197-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5页
附录一: 高校贫困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第215-216页
附录二: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教育学文章第216-217页
后记第217-218页
附 上天之下的教育追问第218-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新课标视野下中学古代诗文的导读教学艺术
下一篇:关于一些特殊图类的交叉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