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渡槽结构抗震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2 庄浪河渡槽资料及软件的选择 | 第14-20页 |
·引言 | 第14页 |
·引大入秦工程及庄浪河渡槽资料 | 第14-20页 |
·气象资料 | 第17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土质分析 | 第18页 |
·场地地震效应 | 第18-20页 |
3 渡槽抗震理论 | 第20-36页 |
·引言 | 第20页 |
·考虑流固耦合的动力分析法 | 第20-33页 |
·附加质量法(Westergaard Method) | 第21-22页 |
·豪斯纳尔流体简化模型(Housner Method) | 第22-24页 |
·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 | 第24-25页 |
·ALE有限元法(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Method) | 第25-29页 |
·位移-压力格式有限元法(FSI Method)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ANSYS软件及其功能简介 | 第33-36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33页 |
·ANSYS功能简介 | 第33-36页 |
4 大跨度高墩桁架拱渡槽动力特性分析 | 第36-44页 |
·引言 | 第36页 |
·渡槽结构的自振特性计算理论 | 第36-38页 |
·计算工况的选择 | 第38-39页 |
·渡槽在五种工况下动力特性分析 | 第39-44页 |
5 大跨度高墩桁架拱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44-67页 |
·渡槽地震作用计算模型 | 第44页 |
·渡槽地震反应方法及波形的选择 | 第44-49页 |
·渡槽地震反应方法的选择 | 第44-45页 |
·渡槽地震波的选择 | 第45-49页 |
·渡槽地震分析 | 第49-67页 |
·渡槽位移分析 | 第55-63页 |
·渡槽应力分析 | 第63-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