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眼镜行业电镀废水治理与回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34页
   ·眼镜及电镀行业概况第12-16页
     ·眼镜行业基本情况第12页
     ·眼镜的表面处理第12-13页
     ·眼镜电镀污染及治理第13-15页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及国内现状第15-16页
   ·眼镜电镀废水第16-19页
     ·电镀金及镀金漂洗废水第16-17页
     ·电镀镍及镀镍漂洗废水第17-19页
     ·其他电镀废水第19页
   ·眼镜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第19-24页
     ·电镀废水处理常规技术第20-21页
     ·电镀废水处理新技术第21-22页
     ·镀金、镀镍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展望第23-24页
   ·膜处理技术回用电镀废水第24-29页
     ·膜处理技术回用电镀废水第24-28页
     ·膜组合技术回用电镀废水第28-29页
   ·眼镜电镀其他废水的处理第29-32页
     ·眼镜电镀前处理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第29-30页
     ·铁碳氧化工艺第30-31页
     ·含氰废水的处理第31页
     ·含铬废水的处理第31-32页
     ·综合废水的处理第32页
     ·电镀废液的处理第32页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32-34页
第三章 实验及分析测试方法第34-37页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34-35页
     ·实验仪器第34页
     ·实验药品第34页
     ·实验水样第34-35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35-37页
     ·COD 的测定第35页
     ·Cr(Ⅵ)浓度的测定第35页
     ·总镍浓度的测定第35-36页
     ·电导率的测定第36页
     ·其他参数的测定第36-37页
第四章 眼镜电镀废水达标处理的研究第37-51页
   ·破氰氧化反应的优化第37-42页
     ·反应机理第37-38页
     ·氧化剂的选择第38页
     ·搅拌方式的选择第38页
     ·试验与分析方法第38页
     ·正交试验第38-40页
     ·废水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投药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铬还原反应的优化第42-47页
     ·还原剂的选择第43-44页
     ·pH 值对六价铬还原的影响第44页
     ·pH 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4-46页
     ·絮凝剂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前处理废水多元氧化系统的优化第47-51页
     ·Fenton 实验方法第48页
     ·pH 值对 Fenton 氧化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Fe~(2+)浓度对 Fenton 氧化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H_2O_2 浓度对 Fenton 氧化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第五章 膜法处理及回用眼镜电镀废水的研究第51-60页
   ·膜的选择第51-52页
   ·膜的预处理第52-54页
     ·膜的预处理的作用第52-53页
     ·预处理系统的构成第53-54页
   ·镍回收系统对镍的处理效果研究第54-57页
     ·预处理系统第54-55页
     ·一级 RO 系统第55页
     ·二级 RO 系统第55-56页
     ·运行效果及效益分析第56-57页
   ·膜的维护与更换第57-60页
     ·膜清洗的判断标准第57-58页
     ·膜清洗的方法第58-59页
     ·膜更换第59-60页
第六章 眼镜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的应用研究第60-68页
   ·眼镜电镀废水处理回用工程的介绍第60-63页
     ·处理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第60-61页
     ·处理流程及工艺第61-63页
   ·工程运行情况及问题分析第63-68页
     ·连续处理出水水质第64页
     ·调试记录第64-67页
     ·工程运行中的问题第67页
     ·改进措施第67-68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68-71页
   ·研究结论第68-69页
     ·眼镜行业电镀废水达标处理的研究第68页
     ·膜法处理和回用镀镍漂洗废水研究第68-69页
     ·眼镜电镀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研究第69页
   ·建议及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铝电极板电絮凝法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植物类脂提取方法对吸附菲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