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偶氮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11页 |
·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物化法 | 第12-14页 |
·氧化法 | 第14-15页 |
·生物法 | 第15-16页 |
·电化学法 | 第16-17页 |
·电絮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电絮凝原理 | 第17页 |
·电絮凝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状况 | 第17-18页 |
·电絮凝技术在其它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状况 | 第18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20-26页 |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20-21页 |
·废水来源 | 第2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试验装置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26页 |
·脱色率 | 第22-23页 |
·COD 的测定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电絮凝法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26-40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正交试验 | 第26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26页 |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26页 |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26页 |
·极板间距的影响 | 第26-27页 |
·初始染料浓度的影响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正交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 | 第27-28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29-31页 |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31-33页 |
·极板间距的影响 | 第33-35页 |
·初始染料浓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铁电极板与铝电极板电絮凝处理的比较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电絮凝法处理铬黑 T 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40-54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正交试验 | 第40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40页 |
·极板间距的影响 | 第40页 |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40页 |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40-41页 |
·初始染料浓度的影响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正交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 | 第41-42页 |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极板间距的影响 | 第43-45页 |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45-47页 |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47-49页 |
·初始染料浓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51页 |
·铁电极板与铝电极板电絮凝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51-52页 |
·电絮凝法对甲基橙和铬黑 T 的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染料废水处理的应用试验 | 第54-56页 |
·废水来源与水质 | 第54页 |
·废水来源 | 第54页 |
·废水水质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电絮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表观动力学分析 | 第56-65页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56-57页 |
·零级反应 | 第56页 |
·一级反应 | 第56-57页 |
·二级反应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铁电极板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絮凝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57-59页 |
·铝电极板处理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絮凝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铁电极板处理铬黑 T 染料废水的电絮凝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60-62页 |
·铝电极板处理铬黑 T 染料废水的电絮凝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