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实用意义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现状综述分析 | 第10页 |
·国外研究综述分析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分析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创新之处及预期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预期目标 | 第13-14页 |
2 后现代主义下的波普艺术 | 第14-23页 |
·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15页 |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波普艺术 | 第15-17页 |
·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波普艺术的概念阐述 | 第16页 |
·波普艺术的局限性 | 第16-17页 |
·波普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 | 第17-18页 |
·挪用 | 第17页 |
·解构拼贴 | 第17页 |
·复制 | 第17页 |
·放大 | 第17页 |
·合成 | 第17页 |
·三维化 | 第17-18页 |
·波普艺术设计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18-19页 |
·受波普艺术手法影响的景观设计 | 第19-23页 |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景观特征 | 第19-20页 |
·玛莎·施瓦茨和她的波普景观设计 | 第20-22页 |
·大卫·史蒂文斯的波普庭院 | 第22页 |
·托弗尔·德莱尼的莱西塔克家庭式康复花园 | 第22页 |
·遮德事务所的加利福利环球城商业步行街 | 第22-23页 |
3 工业废弃地的改造与再利用 | 第23-31页 |
·工业废弃地的概念阐述 | 第23页 |
·工业废弃地的分类及特征 | 第23-24页 |
·工业废弃地环境改造与利用的模式 | 第24-26页 |
·都市型工业模式 | 第24页 |
·文化产业模式 | 第24-25页 |
·工业旅游业开发模式 | 第25页 |
·城市公共设施模式 | 第25-26页 |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模式 | 第26页 |
·工业废弃地环境再生设计方法 | 第26-29页 |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 | 第26-27页 |
·后工业景观再生设计的方法 | 第27-28页 |
·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与再利用的方法 | 第28-29页 |
·工业废弃地再生设计中波普艺术手法运用实例 | 第29-31页 |
·苏荷区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29-30页 |
·西雅图煤气公园工业遗产再生设计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0-31页 |
4 重庆坦克仓库再生设计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1-40页 |
·坦克仓库发展文化产业模式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1-32页 |
·重庆坦克仓库艺术中心概述 | 第31页 |
·坦克仓库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1-32页 |
·坦克仓库发展工业旅游业开发模式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2-34页 |
·坦克仓库发展后工业景观模式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4-38页 |
·保护延续坦克仓库工业文化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4-35页 |
·坦克仓库艺术加工再创造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5-38页 |
·坦克仓库空间布局结构整合中的波普艺术手法 | 第38页 |
·工业废弃地再生设计中波普艺术手法的特征 | 第38-40页 |
5 波普艺术手法在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中的价值及可行性 | 第40-42页 |
·波普艺术手法在重庆坦克仓库改造与利用中的价值体现 | 第40-41页 |
·波普艺术手法运用在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中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6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7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得奖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