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现状 | 第10-11页 |
|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分布 | 第10页 |
|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危害 | 第10-11页 |
| 2 PVY的株系分化 | 第11-15页 |
| ·株系划分 | 第12-13页 |
| ·株系变异 | 第13-15页 |
| 3 PVY的检测方法 | 第15-20页 |
| ·生物学方法 | 第15-17页 |
| ·血清学方法 | 第17-18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20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18-19页 |
| ·核酸杂交 | 第19-20页 |
| 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检测马铃薯Y病毒株系的单一RT-PCR的建立 | 第21-36页 |
| 1 材料 | 第21-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引物设计 | 第22-24页 |
| 2 方法 | 第24-30页 |
| ·器皿的处理 | 第24页 |
| ·R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 ·RNA的提取质量检测 | 第25页 |
| ·单一RT-PCR检测 | 第25-27页 |
| ·cDNA的合成 | 第25-26页 |
| ·PCR扩增 | 第26-27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 ·PCR特异性产物的回收 | 第27-28页 |
| ·回收产物的克隆 | 第28-29页 |
| ·阳性克隆的菌落PCR检测 | 第29页 |
| ·测序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 ·RNA提取质量检测 | 第30-31页 |
| ·单一RT-PCR | 第31-34页 |
| ·回收转化克隆 | 第34页 |
| ·测序结果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检测烟草马铃薯Y病毒株系的多重RT-PCR体系的建立 | 第36-44页 |
| 1 材料 | 第36页 |
| 2 方法 | 第36-38页 |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7-38页 |
| ·以一固定温度为退火温度 | 第37页 |
| ·使用降落PCR | 第37-38页 |
| ·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38页 |
| ·引物浓度的优化 | 第38页 |
| ·Mg~(2+)浓度的优化 | 第38页 |
| 3 结果和讨论 | 第38-44页 |
| ·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8-40页 |
| ·以一固定温度为退火温度 | 第38-39页 |
| ·降落PCR | 第39-40页 |
| ·其他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40-41页 |
| ·退火时间 | 第40页 |
| ·循环次数 | 第40-41页 |
| ·扩增体系的优化 | 第41页 |
| ·引物浓度的优化 | 第41页 |
| ·Mg~(2+)浓度的优化 | 第41页 |
| ·优化后的多重RT-PCR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湖南省烟草马铃薯Y病毒株系的检测鉴定 | 第44-51页 |
| 1 材料 | 第44页 |
| 2 方法 | 第44页 |
| 3 结果和讨论 | 第44-51页 |
| ·对样品中的PVY株系进行鉴定 | 第44-47页 |
| ·PVY各株系的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 ·N株系的鉴定结果 | 第47页 |
| ·O株系的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 ·NTN株系的鉴定结果 | 第48页 |
| ·C株系和N:O株系的鉴定结果 | 第48页 |
| ·烟草PVY株系变化特点 | 第48-50页 |
| ·株系混合侵染情况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附录一 | 第59-60页 |
| 附录二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