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 ·论文写作意义和目标 | 第13-15页 |
| ·论文写作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主要目标 | 第14-15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 2. 网络借贷市场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 ·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 ·网络借贷领域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 ·对于借款人的研究 | 第20-22页 |
| ·对于出借人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 3. 国内外P2P借贷平台的对比分析 | 第25-39页 |
| ·国外网站 | 第25-28页 |
| ·Prosper | 第25-26页 |
| ·Kiva | 第26页 |
| ·Zopa | 第26-28页 |
| ·国内网站 | 第28-32页 |
| ·宜信 | 第28-29页 |
| ·安心贷 | 第29-30页 |
| ·诺诺镑客 | 第30-32页 |
| ·拍拍贷平台及其运行机制 | 第32-39页 |
| ·拍拍贷网站概况与主要功能 | 第32-33页 |
| ·拍拍贷平台的信用体系 | 第33-34页 |
| ·借入信用等级 | 第33-34页 |
| ·借出信用积分 | 第34页 |
| ·借款机制 | 第34-37页 |
| ·借款类型 | 第34页 |
| ·借款利率 | 第34-35页 |
| ·借款金额 | 第35-36页 |
| ·审核模式 | 第36页 |
| ·投标模式 | 第36-37页 |
| ·借款流程 | 第37页 |
| ·选择拍拍贷作为本文研究主体 | 第37-39页 |
| 4. 借款人行为研究 | 第39-64页 |
| ·数据采集与内容说明 | 第39-40页 |
| ·借款人行为聚类分析 | 第40-48页 |
| ·聚类分析研究目的 | 第40-41页 |
| ·借款人的总体数据统计 | 第41-43页 |
| ·数据准备与聚类变量选取 | 第43-44页 |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 ·用户类别探索 | 第46-47页 |
| ·总结 | 第47-48页 |
| ·借款满标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 | 第48-64页 |
| ·借款影响因素分析的目的 | 第48-50页 |
| ·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数据准备与描述 | 第51-53页 |
| ·变量选择和相关性检验 | 第53-54页 |
| ·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54-58页 |
| ·模型一:未引入社会资本变量-朋友数目Friends | 第56-57页 |
| ·模型二:引入社会资本变量-朋友数目Friends | 第57-58页 |
| ·模型回归结果讨论 | 第58-61页 |
| ·回归结果解释及启示 | 第58-59页 |
| ·对于社会资本变量的再讨论 | 第59-61页 |
| ·借款人的预测辅助模型和验证 | 第61-64页 |
| ·借款满标预测模型 | 第61-62页 |
| ·预测模型的新样本验证 | 第62-64页 |
| 5. 对于拍拍贷平台内控机制的讨论 | 第64-68页 |
| ·拍拍贷平台的审核效率和资金安全 | 第64-65页 |
| ·拍拍贷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 | 第65-66页 |
| ·拍拍贷平台的违约处理和担保机制 | 第66-67页 |
| ·拍拍贷平台的用户培养策略 | 第67-68页 |
| 6. 总结 | 第68-69页 |
| 7.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69-70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后记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