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 | 第17-19页 |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 第19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 第19-21页 |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 第21-23页 |
·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第23-24页 |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24-26页 |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 第26-28页 |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必要性 | 第28-37页 |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 第28-31页 |
·在角色定位上,重教师轻学生,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第28-29页 |
·在教育内容上,重政治轻人文,学生独立人格不完善 | 第29页 |
·在教育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学生创新思维不强 | 第29-30页 |
·在教学方法上,重灌输轻疏导,学生思想困惑严重 | 第30页 |
·在日常管理上,重管理轻关怀,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 第30-31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 第31-37页 |
·人文关怀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 第32页 |
·人文关怀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人文彰显 | 第32-33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 | 第33-34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 第34-35页 |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5-37页 |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 | 第37-45页 |
·尊重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 | 第37-38页 |
·理解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刻意蕴 | 第38-39页 |
·帮助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真实体现 | 第39-40页 |
·关心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 | 第40-42页 |
·发展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 第42-45页 |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 第45-51页 |
·坚持"三贴近"原则 | 第45-46页 |
·坚持"情"与"理"相结合原则 | 第46-48页 |
·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 第48-49页 |
·坚持"他教"与"自教"相结合原则 | 第49-51页 |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 第51-63页 |
·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51-55页 |
·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物质文化环境 | 第51-53页 |
·构建凸显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环境 | 第53-54页 |
·创设蕴涵人文关怀的精神文化环境 | 第54-55页 |
·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 | 第55-58页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 第55-56页 |
·拓展知识结构,融入人文关怀精神 | 第56-57页 |
·彰显教师人格魅力,提高人文关怀教育能力 | 第57-58页 |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 | 第58-63页 |
·信息反馈机制 | 第59-60页 |
·心理疏导机制 | 第60-61页 |
·管理育人机制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