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动因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形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 第16-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 | 第16-18页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第18-20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思想 | 第20-21页 |
·西方生态思想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的实践基础 | 第22-26页 |
·生态危机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 第22-23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 | 第23-26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态分析 | 第26-34页 |
·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界定 | 第26-27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27-28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基本形态及其表现 | 第28-34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价值 | 第29-30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态价值 | 第30-32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生态价值 | 第32-34页 |
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生成与实现 | 第34-48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生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 第34-37页 |
·生态观的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生成的历史起点 | 第34-36页 |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转向——逻辑起点 | 第36-37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 | 第37-41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规律 | 第37-39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原则 | 第39-41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途径的选择 | 第41-48页 |
·根本途径——双向互动式的实践 | 第41-42页 |
·基本途径——开放性的灌输、动态发展性的接受 | 第42-43页 |
·具体途径 | 第43-48页 |
5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评价 | 第48-52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评价主体的分析 | 第48-50页 |
·个体评价主体 | 第48-49页 |
·集体评价主体 | 第49页 |
·社会评价主体 | 第49-50页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评价客体分析 | 第50-52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评价 | 第50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态系统要素的评价 | 第50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评价 | 第50-52页 |
6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