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缔合光度法测定痕量镉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第13-15页 |
| ·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第13-14页 |
| ·镉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 ·镉的分布及储量 | 第15页 |
| ·镉在铜镉渣中的赋存状况 | 第15页 |
| ·铜镉渣的综合利用 | 第15-16页 |
| ·酸浸法 | 第16页 |
| ·氨浸法 | 第16页 |
| ·镉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光度法 | 第16-19页 |
| ·原子吸收法 | 第19页 |
| ·示波极谱法 | 第19页 |
| ·ICP-AES 法 | 第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 ·原子荧光法 | 第20页 |
| ·双水相萃取 | 第20-23页 |
| ·双水相萃取的发现 | 第20-21页 |
| ·双水相萃取的类型 | 第21页 |
|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 第21页 |
| ·双水相萃取的优势 | 第21-22页 |
|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 第22-23页 |
| 第2章 吖啶黄显色法 | 第23-32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 ·吸收光谱 | 第24-25页 |
| ·酸度的影响 | 第25页 |
| ·KI-Vc 溶液的用量 | 第25页 |
| ·AY 的用量 | 第25-2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 ·反应条件 | 第27-28页 |
| ·离子缔合物的组成 | 第28-29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 ·样品的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罗丹明 B 显色法 | 第32-40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 ·分相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 ·萃取率的优化 | 第34-37页 |
| ·校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38页 |
|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8页 |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丁基罗丹明 B 显色法 | 第40-48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 ·分相条件的选择 | 第41-42页 |
| ·萃取率的优化 | 第42-46页 |
| ·校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样品的处理 | 第48-52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酸浸法 | 第49页 |
| ·碱熔法 | 第49页 |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页 |
| ·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