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肺益气汤干预治疗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6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8-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中医辨证标准 | 第8页 |
(三)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9页 |
(四) PAH 严重程度评价 | 第9页 |
(五) 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一) 分组的方法 | 第10页 |
(二) 两组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分析 | 第10-11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11页 |
(四) 观察 | 第11-12页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2页 |
(六)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三、 治疗结果 | 第13-16页 |
(一)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13页 |
(二)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13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 第13-14页 |
(四) 两组治疗前 6MWT 实验距离比较 | 第14页 |
(五)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 第14页 |
(六)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比较 | 第14-15页 |
(七)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 第15页 |
(八)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每分输出量(CO)比较 | 第15页 |
(九) 安全性观测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9页 |
一、 肺动脉高压(PAH)的近代研究 | 第16-20页 |
(一) 肺动脉高压的概念及分型 | 第16页 |
(二)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 | 第16-18页 |
(三) 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 | 第18-20页 |
二、 中医对肺胀的认识 | 第20-22页 |
(一)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三) 肺胀依辨证而论治 | 第21-22页 |
三、 方药分析 | 第22-28页 |
(一) 理肺益气汤的立论依据 | 第22页 |
(二) 理肺益气汤方解 | 第22-23页 |
(三) 单味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8页 |
四、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综述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发表论文 | 第45-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