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0页 |
一、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纳入病例标准 | 第10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二、一般资料 | 第10-1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11页 |
(二)一般情况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12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四)观察时点 | 第14页 |
(五)检测方法 | 第14页 |
四、疗效评价 | 第14-15页 |
(一)综合疗效评价 | 第14-15页 |
(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第15页 |
(三)CT 疗效评价 | 第15页 |
(四)肠功能疗效评价 | 第15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15页 |
六、研究结果 | 第15-20页 |
(一)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15页 |
(二)两组治疗第 7 天、第 14 天各临床症状及积分改善情况 | 第15-16页 |
(三)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第16-17页 |
(四)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比较 | 第17页 |
(五)两组治疗前后 CT 分级构成比较 | 第17页 |
(六)两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天)比较 | 第17-18页 |
(七)两组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天)比较 | 第18页 |
(八)对两组中血糖水平异常患者的血糖(mmol/L)在治疗第 7 天、第 14 天的检测结果及比较 | 第18页 |
(九)两组第 3 天、第 7 天内毒素比较 | 第18-20页 |
讨论 | 第20-36页 |
一、现代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第20-24页 |
(一)AP 病因 | 第20页 |
(二)AP 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三)AP 与内毒素的关系 | 第21页 |
(四)AP 与肠屏障功能损害的关系 | 第21-23页 |
(五)AP 的治疗现状 | 第23-24页 |
二、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第24-28页 |
(一)急性胰腺炎中医归属 | 第24-25页 |
(二)历代医家对“毒”的认识 | 第25-26页 |
(三)中医学对肠腑的认识 | 第26页 |
(四)病因病机 | 第26-27页 |
(五)治则治法 | 第27-28页 |
三、通腑护肠汤的组方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33页 |
(一)方解 | 第28-30页 |
(二)现代药理研究 | 第30-33页 |
四、通腑护肠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33-36页 |
(一)祛除内毒素 | 第33页 |
(二)维护和修复肠屏障功能 | 第33-35页 |
(三)防止继发感染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综述 | 第43-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发表论文 | 第53-63页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