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膜换热器基础研究及其复合源热泵系统应用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沉降膜换热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 ·沉降膜换热器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 ·降膜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降膜换热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螺旋管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沉降膜换热器效能研究进展 | 第24页 | 
| ·太阳能污水余热复合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5-27页 | 
| 第2章 中心管降膜流动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 第27-52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沉降膜换热器中心管降膜流动及换热的理论分析 | 第27-37页 | 
| ·中心管降膜流动形态分析 | 第27-32页 | 
| ·降膜波动特性及其对传热传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传热过程分析 | 第33-37页 | 
| ·沉降膜换热器中心管降膜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37-51页 | 
| ·实验系统、实验方法、图像处理技术 | 第37-41页 | 
| ·沉降膜换热器中心管降膜流动形态研究 | 第41-42页 | 
| ·沉降膜换热器中心管降膜波动特性研究 | 第42-49页 | 
| ·粘度对降膜流动形态及波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3章 中心管降膜流动气液两相运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80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 第52-58页 | 
| ·模型方程 | 第52-55页 | 
| ·模型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离散 | 第55-57页 | 
| ·模型方程计算的SIMPLE算法 | 第57-58页 | 
| ·竖直管内降膜流动形态模拟 | 第58-66页 | 
| ·三维模型生成 | 第58页 | 
| ·三维计算网格生成 | 第58-59页 | 
| ·计算格式及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 ·降膜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 第66-78页 | 
| ·网格生成及数值格式 | 第66-68页 | 
| ·Nusselt准则下降液膜流动形态分析 | 第68-70页 | 
| ·不同入口厚度和速度条件下降膜流动形态分析 | 第70-74页 | 
| ·不同气体入口条件下降膜流动形态分析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4章 螺旋管内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80-94页 | 
| ·引言 | 第80页 | 
| ·螺旋管管内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80-84页 | 
| ·螺旋管管内流动三维模型 | 第80-82页 | 
| ·三维网格生成 | 第82-83页 | 
| ·数值格式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83页 |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83-84页 | 
| ·螺旋管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 第84-93页 | 
| ·螺旋管流动结构研究 | 第84-89页 | 
| ·螺旋管内部二次流特性研究 | 第89-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5章 沉降膜换热器换热效能分析 | 第94-117页 | 
| ·引言 | 第94页 | 
| ·换热器效能、换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比 | 第94-96页 | 
| ·沉降膜换热器物理模型 | 第96-97页 | 
| ·沉降膜换热器的数学模型 | 第97-105页 | 
| ·单元换热器的数学模型 | 第97-102页 | 
| ·沉降膜换热器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102-105页 | 
| ·传热系数的计算 | 第105-107页 | 
| ·传热系数计算的物理模型 | 第105-106页 | 
| ·传热系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106-107页 | 
| ·沉降膜换热器效能分析 | 第107-112页 | 
| ·中心管尺寸对效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外绕管尺寸对效能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外绕管缠绕圈数对效能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冷热流体流量配比对效能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 ·中心管流量对效能的影响 | 第112页 | 
| ·沉降膜换热器换热效能实验验证 | 第112-115页 | 
| ·实验系统 | 第112-113页 | 
| ·实验原理及参数 | 第113-114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 第6章 污水余热与太阳能复合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 第117-139页 | 
| ·引言 | 第117页 | 
| ·系统部件模型建立及部件选择 | 第117-128页 | 
| ·热泵模型建立及热泵的选择 | 第117-119页 | 
| ·沉降膜换热器模型建立及沉降膜换热器的选择 | 第119-120页 | 
|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及模型建立 | 第120-123页 | 
| ·集热器模型建立及集热器的选择 | 第123-126页 | 
| ·蓄热水箱模型建立及蓄热水箱的选择 | 第126-128页 | 
| ·复合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 第128-136页 | 
| ·不同蓄能控制方法的比较 | 第128-129页 | 
| ·不同污水余热回收方式设计 | 第129-131页 | 
| ·不同污水余热回收方式系统性能分析 | 第131-136页 | 
| ·复合源热泵系统优化 | 第136-138页 | 
| ·不同集热器面积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 | 第136-137页 | 
| ·不同污水配比系数系统性能分析及运行优化 | 第137-1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 ·总结 | 第139-142页 | 
| ·创新点 | 第142页 | 
| ·展望 | 第142-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9-150页 | 
| 后记和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