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24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4-37页
     ·金融市场效率第24-32页
     ·金融市场稳定第32-37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7-38页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8-40页
     ·研究思路第38-39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9-40页
   ·主要创新点第40-41页
第二章 金融市场稳定的内涵第41-51页
   ·金融市场的界定第41-43页
   ·金融市场稳定的定义第43-48页
     ·基于不稳定视角的定义第43-46页
     ·基于稳定视角的定义第46-48页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效率第48-51页
第三章 金融市场稳定与宏观效率的刻画第51-79页
   ·金融市场稳定与宏观效率检验的关系第51-52页
   ·金融市场宏观效率的检验方法第52-53页
   ·金融市场宏观效率的实证分析第53-58页
     ·基于游程检验和符号检验的判别第54-55页
     ·基于序列相关性检验的判别第55-57页
     ·基于单位根检验的判别第57-58页
   ·金融市场宏观效率的财政政策影响分析第58-71页
     ·财政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作用机理第59-62页
     ·财政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检验设计第62-63页
     ·财政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第63-71页
   ·金融市场宏观效率的货币政策影响分析第71-78页
     ·货币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研究现状第71-74页
     ·货币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检验设计第74-75页
     ·货币政策影响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第75-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金融市场稳定与微观效率的刻画第79-105页
   ·金融市场稳定与微观效率收敛的关系第79-80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收敛的度量方法第80-86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的测度模型第80-83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的Bootstrap纠偏方法第83-85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的收敛性检验模型第85-86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收敛的实证判别第86-103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测度模型选择第87-90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实证度量第90-97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收敛性分析第97-103页
     ·金融市场微观效率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分析第103页
   ·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金融市场稳定的定义与检验第105-121页
   ·金融市场稳定的新定义第105-106页
   ·金融市场稳定的检验——基于分位数回归第106-109页
     ·金融市场稳定的检验原理第106-107页
     ·金融市场稳定检验的关键方法第107-109页
   ·金融市场稳定检验的系统性冲击选择第109-111页
   ·金融市场稳定的实证检验第111-119页
     ·金融市场稳定检验的数据选取及其基本统计分析第111-112页
     ·金融市场稳定检验的实证结果第112-117页
     ·金融市场稳定检验的稳健性分析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金融市场稳定的度量指标第121-139页
   ·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构建原理与步骤第121-123页
   ·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系统性冲击选择第123-125页
   ·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有效性第125-128页
     ·基于收益的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有效性第126-127页
     ·基于波动率的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有效性第127-128页
   ·金融稳定指数的稳健性第128-129页
     ·系统性因子代表指标选择的稳健性第128页
     ·系统性因子获得模型选择的稳健性第128-129页
   ·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演化规律第129-130页
   ·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实证对比第130-137页
     ·世界代表性国家的选择第130-133页
     ·基于收益的世界金融市场稳定指数对比第133-135页
     ·基于波动率的世界金融市场稳定指数对比第135-137页
   ·小结第137-139页
第七章 金融市场关键参与者的识别第139-151页
   ·基于金融市场稳定指数的识别第139-142页
   ·基于复杂网络的识别第142-150页
     ·金融网络及其特征第142-147页
     ·金融网络中的冲击传播模型第147-149页
     ·金融网络中节点的重要度第149-150页
   ·小结第150-151页
结论第151-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9-181页
致谢第181-18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83-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线社会网络挖掘及个性化推荐研究
下一篇:基于DLA的虚拟植物弥散性生长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