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实际状况与变化趋势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12-13页 |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2页 |
二、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三、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3页 |
四、保证食品安全的责任 | 第13页 |
第二节 2000 年至2010 年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统计 | 第13-20页 |
一、食品安全事故统计表 | 第13-18页 |
二、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 | 第18页 |
三、食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 第20-29页 |
第一节 中国食品监管体系 | 第20-22页 |
一、中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具体描述 | 第20页 |
二、监管体系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三、政府对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三鹿奶粉事件 | 第22-25页 |
一、案例回放 | 第22-24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食品监管的目标 | 第25-29页 |
一、民众的食品安全需求问题 | 第25-26页 |
二、政府监管的供给能力 | 第26页 |
三、中国监管体系存在的缺陷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29-31页 |
一、美国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29-30页 |
二、日本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30页 |
三、欧盟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30-31页 |
四、其他的食品监管体系 | 第31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的共同经验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的启示 | 第32-34页 |
一、加快食品安全立法 | 第32页 |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第32页 |
三、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 | 第32-33页 |
四、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 | 第33页 |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3页 |
六、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 第33页 |
七、适当引入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 | 第33-34页 |
第五章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支撑体系 | 第34-37页 |
第一节 1992 年至2010 年期间我国颁布食品法律统计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 | 第35页 |
第三节 我国法律体系的不足 | 第35-36页 |
一、缺乏自身完善和补充机制 | 第35页 |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缺乏统一性 | 第35-36页 |
三、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 第36页 |
第四节 法律对监管制度的支撑体系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合作网络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发展的建议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合作网络模式下的治理的基本概念、观点 | 第37-39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37页 |
二、合作网络模式下的治理 | 第37-38页 |
三、影响合作网络的因素 | 第38页 |
四、形成合作网络治理模式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我国合作网络的现状 | 第39-41页 |
一、政府部门力量过于强大,却不能充分利用 | 第39-40页 |
二、企业自身主体责任意识单薄 | 第40页 |
三、行业协会也没有尽到应尽职责 | 第40-41页 |
四、公民社会软弱无力,缺乏公民意识 | 第41页 |
第三节 合作网络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发展的建议 | 第41-46页 |
一、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 第41-42页 |
二、食品监管机制改革 | 第42-43页 |
三、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 | 第43-44页 |
四、扶持公民社会,增强协同监管能力 | 第44-45页 |
五、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新体系的探讨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