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其他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溯源及启示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杜威的实用主义生活教育观 | 第14-17页 |
一、“教育即生活” | 第15-16页 |
二、“学校即社会” | 第16-17页 |
三、“从做中学” | 第17页 |
第二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 第17-19页 |
一、“生活即教育” | 第17-18页 |
二、“社会即学校” | 第18-19页 |
三、“教学做合一” | 第19页 |
第三节 启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 第20-24页 |
第一节 体育生活化教学包含的四层涵义 | 第20-21页 |
一、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 第20页 |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 第20-21页 |
三、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发展学生能力 | 第21页 |
四、关注与终身教育的衔接 | 第21页 |
第二节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 第21-24页 |
第四章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建构 | 第24-44页 |
第一节 体育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第24-26页 |
一、生命性原则 | 第24页 |
二、成功性和幸福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全面性原则 | 第25页 |
四、艺术性原则 | 第25页 |
五、开放性原则 | 第25页 |
六、发展性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 第26-32页 |
一、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 第26-28页 |
二、构建以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生活化教学模式 | 第28-31页 |
三、体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 第32-34页 |
一、情景性 | 第32-33页 |
二、开放性 | 第33页 |
三、主体性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构建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 第34-44页 |
一、“生活化”体育教学评价因素 | 第35-43页 |
二、体育生活化教学评价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