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期限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羁押期限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一、羁押期限制度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羁押期限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2-13页 |
三、羁押期限制度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羁押期限设置的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 | 第15-18页 |
一、法理基础 | 第15-16页 |
(一) 无罪推定原则要求羁押必须例外 | 第15页 |
(二) 人权保障原则要求羁押必须法定 | 第15-16页 |
(三) 比例性原则要求羁押适用必须体现阶梯性 | 第16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16-18页 |
(一) 羁押期限法定原则 | 第16-17页 |
(二) 比例性原则 | 第17页 |
(三) 司法审查原则 | 第17页 |
(四) 司法救济原则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国外羁押期限制度的考察 | 第18-23页 |
一、羁押期限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18-21页 |
(一) 法国 | 第18-19页 |
(二) 德国 | 第19页 |
(三) 意大利 | 第19-20页 |
(四) 日本 | 第20-21页 |
二、国外羁押期限制度的共同特点 | 第21-23页 |
(一) 羁押期限明确化 | 第21页 |
(二) 羁押期限体现了比例性原则 | 第21页 |
(三) 明确规定了羁押的最长期限 | 第21-22页 |
(四) 统一由法院来行使确定和延长羁押期限的权力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我国羁押期限制度的现状 | 第23-31页 |
一、我国羁押期限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一) 羁押期限依附于办案期限 | 第23-24页 |
(二) 羁押期限没有最长限制 | 第24页 |
(三) 延长羁押期限的随意性 | 第24-26页 |
(四) 羁押期限与涉嫌罪行的非比例性 | 第26-27页 |
(五) 部分羁押期限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 第27-28页 |
(六) 缺乏严格的司法审查环节 | 第28页 |
二、我国羁押期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28-31页 |
(一) 司法观念落后 | 第29页 |
(二) 羁押安排错位 | 第29-30页 |
(三) 诉讼体制滞后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我国羁押期限制度改革完善 | 第31-36页 |
一、羁押期限制度改革的前提是改革未决羁押制度 | 第31-32页 |
二、羁押期限制度改革措施 | 第32-36页 |
(一) 实现羁押期限的明确化 | 第32页 |
(二) 依照比例性原则设置羁押期限 | 第32-33页 |
(三) 明确羁押的最长期限 | 第33-34页 |
(四) 建立完善的司法审查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五) 建立违反羁押期限制度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