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主要概念 | 第12-14页 |
(一) 杂志 | 第12页 |
(二) 市场 | 第12页 |
(三) 杂志的特性 | 第12-13页 |
(四) 杂志的发展历史简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4-15页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一) 国外杂志业相关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二) 国内杂志业相关研究成果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美国杂志业发展历史及市场现状分析 | 第19-45页 |
一、美国杂志业的发展历史 | 第19-25页 |
(一) 美国杂志业的起源时期(18世纪) | 第19-21页 |
(二) 美国杂志业的大发展时期(19世纪) | 第21-23页 |
(三) 美国杂志业的繁盛时期(20世纪) | 第23-25页 |
二、美国杂志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 第25-45页 |
(一) 美国杂志业规模 | 第25-30页 |
(二) 美国杂志的性质及其市场环境 | 第30-34页 |
(三) 美国杂志的制作与发行 | 第34-36页 |
(四) 美国杂志的广告经营 | 第36-38页 |
(五) 美国杂志雄厚的经济实力 | 第38-41页 |
(六) 美国杂志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41-45页 |
第三章 中国杂志业发展历史及市场现状分析 | 第45-59页 |
一、中国杂志业的发展历史 | 第45-47页 |
(一) 中国杂志业起步发展阶段(19世纪初-1949年) | 第45-46页 |
(二) 中国杂志业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1978年) | 第46页 |
(三) 杂志业迅猛发展阶段(1979年-今) | 第46-47页 |
二、中国杂志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一) 期刊同质化现象 | 第48页 |
(二) 传媒投资趋于理性化 | 第48-49页 |
(三) 杂志是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并存的 | 第49页 |
(四) 收入来源多数仍依靠发行收入 | 第49页 |
(五) 调节因素主要来自政府方面的调控 | 第49页 |
三、中国杂志业市场的相关政策 | 第49-51页 |
四、中国杂志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一) 中国杂志的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 第51-53页 |
(二) 中国杂志产业生产力潜力尚未得到全部释放 | 第53页 |
(三) 盈利模式方面的不足 | 第53-54页 |
(四)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中国杂志市场所面临的压力问题 | 第54页 |
五、关于中国的杂志市场理论层面的几个问题分析 | 第54-59页 |
(一) 读者市场细分应该怎样应对杂志的细分 | 第54-55页 |
(二) 中国的高端杂志和高端市场认识不清 | 第55-57页 |
(三) 对传统杂志和传统占有资源的认识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中美杂志业市场的对比研究 | 第59-73页 |
一、中美杂志性质的比较 | 第59-60页 |
二、中美杂志创办流程比较 | 第60-62页 |
三、中美杂志的种类和数量 | 第62-64页 |
四、中美杂志内容方面的比较 | 第64-67页 |
五、中美杂志刊期上的比较 | 第67-69页 |
六、中美杂志业资金方面的比较 | 第69页 |
七、中美杂志产业支持方面的比较 | 第69-70页 |
八、中美杂志在社会影响方面的比较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美国杂志业发展历程对中国杂志业的借鉴和启示 | 第73-83页 |
一、尊重市场规律、创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 | 第73页 |
二、重视杂志品牌营销 | 第73-75页 |
三、以消费者市场为导向 | 第75页 |
四、注重媒体之间的互动 | 第75-76页 |
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 | 第76页 |
六、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第76-77页 |
七、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外资进入中国杂志业市场 | 第77-83页 |
(一) 美国杂志出版商眼中的中国杂志市场 | 第77-78页 |
(二) 美国杂志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 | 第78-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