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离散变频功能的软起动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晶闸管调压原理分析 | 第11-13页 |
·晶闸管软起动器的优势及弊端 | 第13-14页 |
·软起动器的基本功能 | 第14-15页 |
·斜坡电压起动功能 | 第14页 |
·限流起动功能 | 第14页 |
·软停车 | 第14-15页 |
·获取离散频率的原理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软起动器建模仿真 | 第17-25页 |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 | 第17-20页 |
·软起动过程中的电机状态 | 第20-21页 |
·三相全导通的情况 | 第20页 |
·三相全不导通的情况 | 第20-21页 |
·电机两相导通 | 第21页 |
·利用Simulink 建立的软起动器仿真模型 | 第21-22页 |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22-2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软起动及故障保护功能的实现 | 第25-37页 |
·触发角的移相范围与电机的工作状态 | 第25-27页 |
·电压斜坡软起动 | 第27-31页 |
·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 第27页 |
·利用傅立叶级数求输出电压的基波 | 第27-28页 |
·触发角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 第28-29页 |
·续流角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29-30页 |
·斜坡电压的实现 | 第30-31页 |
·限流软起动的实现 | 第31-33页 |
·ADC 转换中零点基准的问题 | 第31-32页 |
·Q 格式和计算溢出的问题 | 第32页 |
·电流闭环的控制 | 第32-33页 |
·软停车功能 | 第33页 |
·电机的故障保护 | 第33-36页 |
·电机的故障种类及其判定 | 第33-35页 |
·反时限特性的实现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离散变频软起动技术 | 第37-49页 |
·离散变频输出电压分析 | 第37-41页 |
·输出电压的表示方法 | 第38页 |
·输出电压的频谱分析 | 第38-40页 |
·分频后ABC 三相的相位关系 | 第40-41页 |
·离散分频的起动力矩 | 第41-44页 |
·3n+1 分频下的起动转矩 | 第42-43页 |
·非对称分频的起动转矩分析 | 第43-44页 |
·离散变频软起动的频率选择 | 第44页 |
·减小转矩振荡的措施 | 第44-46页 |
·等效正弦触发控制 | 第45页 |
·等效正弦触发控制的缺点及其改进措施 | 第45-46页 |
·离散变频和软起动之间的过渡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49-62页 |
·软起动控制器的硬件系统设计 | 第49-55页 |
·DSP 控制系统电路 | 第50页 |
·同步脉冲形成电路 | 第50-52页 |
·偏置电路 | 第52页 |
·电压检测电路 | 第52-53页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53-54页 |
·触发脉冲生成电路 | 第54-55页 |
·软起动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DSP2407A 的外设模块 | 第55-56页 |
·DSP 软件结构设计 | 第56-59页 |
·系统样机及测试波形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1 离散变频软起动控制系统框图 | 第67-68页 |
附录2 电路原理图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