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目的第16-17页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7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8页
     ·企业空间聚集创新方面的研究第17-20页
     ·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生成条件方面的研究第20-25页
     ·区域企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第25-2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述第27-28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8-30页
     ·主要内容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第2章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分析框架第30-45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分析框架提出的缘由第30-35页
     ·现实企业集群创新研究的二元式理解及缺陷第30-32页
     ·创新产生与扩散的社会属性第32-33页
     ·创新本身的多元复合特征第33-35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分析框架的内容第35-40页
     ·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的耦合互动双重特征第36-38页
     ·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的复合实现逻辑第38-39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主要特征第39-40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分析框架的理论意义第40-44页
     ·创新研究本身的主体性回归第40-41页
     ·创新实现的生成式理解第41-43页
     ·创新过程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所依存的网络基础第45-60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层级分析第45-50页
     ·集群网络创新与线性创新模式比较第45-46页
     ·企业集群内部私人关系网络第46-48页
     ·企业集群内部正式组织网络第48-50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总体生成第50-53页
     ·企业集群主体间的耦合密度第50-52页
     ·企业集群主体间的互动强度第52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生成的数学表示第52-53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内部结构特征第53-59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社会网络图表示第54-55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社会网络测度方法第55-57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复杂性特性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区域企业集群的接近性耦合创新第60-73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接近性类型第60-67页
     ·地理接近性第60-63页
     ·社会接近性第63-66页
     ·行业接近性第66-67页
   ·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的接近性耦合特性第67-69页
     ·接近性耦合的含义第67页
     ·企业集群的接近性耦合生成第67-68页
     ·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全元接近性耦合特征第68-69页
   ·接近性耦合对区域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生成的作用第69-72页
     ·地理接近性为区域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提供了共用资源第70页
     ·社会接近性促成区域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社会交换第70-71页
     ·行业接近性形成区域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组织界域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区域企业集群的交互性学习创新第73-91页
   ·知识的特性分析第73-78页
     ·隐含性第73-76页
     ·不完全外部性第76-77页
     ·有限交流特性第77-78页
   ·企业集群的内生知识系统特征第78-81页
     ·作为知识系统的企业集群第78-80页
     ·企业集群知识系统的生物学隐喻第80-81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增长与创新实现第81-90页
     ·企业集群内生学习方式与演进第81-85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增长第85-87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网络创新实现模型第87-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区域企业集群的耦合—互动复合性创新第91-108页
   ·企业集群接近性耦合的知识转移障碍纾解机制第91-96页
     ·知识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第91-93页
     ·企业集群主体间接近性耦合的纾解作用第93-94页
     ·企业集群主体间的自愿知识溢出第94-96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主体间的协同进化机制第96-102页
     ·企业集群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催化第96-98页
     ·企业集群创新主体间的适度知识势差第98-100页
     ·企业集群创新主体的学习能力形成第100-102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第102-107页
     ·企业集群创新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第102-103页
     ·基于群落种间关系的集群主体竞争与合作模型第103-105页
     ·集群企业耦合互动创新网络的动力学分析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经验与动态调控第108-121页
   ·OECD 国家的企业集群创新实践及经验第108-112页
     ·OECD 国家的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概况第108-109页
     ·OECD 国家的企业集群创新政策实践第109-111页
     ·OECD 国家的企业集群创新经验第111-112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动态演进第112-116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样态类型第112-113页
     ·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的演进模式第113-115页
     ·路径依赖与锁定第115-116页
   ·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演进中的政策调控第116-120页
     ·确定集群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第117页
     ·明确政府在推进集群创新中的角色定位第117-118页
     ·增进集群主体间的接近性耦合度第118-119页
     ·培育集群主体间的互动网络第119页
     ·加强区域体制性基础设施建设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1-13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13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第132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个人简历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会展中心火灾烟气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