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3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1.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第13-18页
 1.3 研究现状第18-28页
  1.3.1 岩体腐蚀损伤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第18-27页
  1.3.2 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渗流、应力及其耦合作用第27-28页
 1.4 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28-35页
  1.4.1 论文选题第28-29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9页
  1.4.3 技术路线第29-32页
  1.4.4 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第32-35页
第2章 岩体腐蚀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第35-55页
 2.1 初始水化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第35-41页
 2.2 扰动水化学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第41-44页
 2.3 岩体水化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分析第44-54页
  2.3.1 岩体腐蚀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第44-47页
  2.3.2 岩体腐蚀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动力学分析第47-52页
  2.3.3 多矿物可溶岩体腐蚀损伤的水文地球化学动力学分析第52-54页
 2.4 小节第54-55页
第3章 岩体腐蚀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55-70页
 3.1 岩体中的水力(劈裂)损伤第55-56页
 3.2 岩体中水力(劈裂)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56-68页
  3.2.1 穿透型裂纹水力(劈裂)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57-62页
  3.2.2 非穿透型裂纹水力(劈裂),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62-64页
  3.2.3 考虑远场应力时水力(劈裂)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64-68页
 3.3 THM耦合环境下水力损伤的断裂力学原理第68-70页
第4章 腐蚀损伤岩体中水化-水力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0-87页
 4.1 水力(劈裂)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0-78页
  4.1.1 压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0-75页
   4.1.1.1 压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起裂条件第70-73页
   4.1.1.2 压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3-75页
  4.1.2 拉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5-78页
   4.1.2.1 拉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起裂条件第75-76页
   4.1.2.2 拉剪应力状态下力学-水力(劈裂)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6-78页
 4.2 水化学损伤的演化方程第78-85页
  4.2.1 岩体中水化学损伤的概念模型第78-81页
  4.2.2 岩体中水化学损伤矩(碟)形板模型的演化方程第81-83页
  4.2.3 岩体中水化学损伤溶管模型的演化方程第83-85页
 4.3 岩体裂隙网络中水化-水力损伤耦合作用的演化方程第85-87页
第5章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渗透性及水动力场分析第87-104页
 5.1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渗透性的水动力学分析第87-89页
 5.2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渗透性的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分析第89-93页
 5.3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的次生渗透性及其演化第93-95页
 5.4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的水动力学模型第95-103页
  5.4.1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中水动力场的数学模型第96-100页
  5.4.2 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边界流量分析第100-103页
 5.5 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损伤应力分析第104-128页
 6.1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中的应力第104-110页
  6.1.1 初始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第104-106页
  6.1.2 隧道开挖后裸洞水化—水力损伤围岩扰动应力的分布第106-110页
 6.2 隧道开挖后水化-水力损伤围岩应力的损伤力学分析第110-128页
  6.2.1 隧道围岩中的损伤与应力第110页
  6.2.2 隧道开挖后岩体损伤应力的弹性分析第110-114页
  6.2.3 岩体损伤变量的定义与Lemaitre假设条件下围岩损伤应力分析第114-128页
   6.2.3.1 按标量定义的损伤变量第114-118页
   6.2.3.2 按张量定义的损伤变量第118-123页
   6.2.3.3 Lemaitre假设条件下围岩损伤应力的分析第123-128页
第7章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中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第128-142页
 7.1 弹性和压密阶段水化-水力岩体中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第128-137页
  7.1.1 应力对渗透性的影响第129-134页
  7.1.2 渗流对应力的影响第134-137页
 7.2 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水化-水力损伤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第137-140页
 7.3 水化-水力损伤岩体中的渗流-应力耦合等效连续介质数学模型第140-142页
  7.3.1 等效连续介质数学模型第140-141页
  7.3.2 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数据拟合模型第141-142页
第8章 深埋隧道衬砌水荷载作用机理及计算方法第142-155页
 8.1 深埋隧道衬砌水荷载的作用机理第142-147页
  8.1.1 隧道衬砌水荷载及外水压力第142页
  8.1.2 隧道衬砌水荷载中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第142-143页
  8.1.3 隧道未注浆围岩水压力及衬砌水荷载作用机理分析第143-145页
  8.1.4 隧道注浆加固围岩水压力及衬砌水荷载作用机理分析第145-147页
   8.1.4.1 概论第145页
   8.1.4.2 注浆加固圈中地下水的渗流与能量损失第145-146页
   8.1.4.3 注浆加固圈与衬背水量酌累积与衬砌水压力的增长第146-147页
   8.1.4.4 小节第147页
 8.2 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衬砌荷载计算方法分析第147-155页
  8.2.1 衬砌-围岩作用形式与衬砌荷载计算方法第147-148页
  8.2.2 衬砌荷载的水-力分算法第148-153页
   8.2.2.1 外水压力作用(修正)系数法第149-151页
   8.2.2.2 弹性力学方法第151-153页
  8.2.3 衬砌荷载的水-力合算法第153-155页
结论第155-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73-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客车半主动悬挂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智能土木(桥梁)结构理论及其核心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