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1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81页 |
第一部分 鸡沙氏住白虫的病原生物学 | 第18-38页 |
一. 福建省住白虫的病原种类 | 第18-20页 |
(一) 卡氏住白虫 | 第18页 |
(二) 沙氏住白虫 | 第18-20页 |
二. 自然发病鸡外周血液中的虫体形态和动态观察 | 第20-33页 |
(一) 配子体各阶段形态观察 | 第20-24页 |
(二) 鸡沙氏住自虫配子体昼夜变动情况 | 第24-27页 |
(三) 配子体在鸡外周血液中消长情况研究 | 第27-29页 |
(四) 嗜酸、碱性粒细胞所占白细胞比例在感染住白虫前后的动态变化 | 第29-33页 |
三. 鸡沙氏住白虫雄配子体体外出丝现象观察 | 第33-36页 |
四. 感染沙氏住白虫的病鸡血清对正常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考察 | 第36-38页 |
第二部分 媒介昆虫蚋的病原尘物学 | 第38-56页 |
一. 鸡沙氏住白虫的传播媒介 | 第38-44页 |
二. 成蚋的活动规律和季节消长情况 | 第44-46页 |
三. 蚋的生态学习性 | 第46-51页 |
四. 沙氏住白虫在媒介昆虫体内的发育 | 第51-56页 |
第三部分 自然感染沙氏住白虫鸡的病理学研究 | 第56-72页 |
一. 鸡沙氏住白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 第56-61页 |
(一) 临床症状 | 第56页 |
(二) 血象变化 | 第56-58页 |
(三) 肉眼剖检病变 | 第58-59页 |
(四) 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59-60页 |
(五) 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60-61页 |
二. 沙氏住白虫在鸡体内裂体增殖阶段 | 第61-65页 |
1. 肝裂殖体 | 第61-62页 |
2. 巨噬细胞裂殖体 | 第62-63页 |
3. 巨型裂殖体 | 第63-65页 |
三. 沙氏住白虫的病理组织化学观察 | 第65-67页 |
1. 武兆发Mallory三色染色 | 第65页 |
2. PAS反应 | 第65-66页 |
3. 阿新蓝反应 | 第66页 |
4. 汞—溴酚蓝反应 | 第66-67页 |
四. SDS—PAGE检测鸡沙氏住白虫感染前后血清蛋白组分 | 第67-72页 |
第四部分 福建省鸡沙氏住白虫流行病学的考察 | 第72-81页 |
一. 鸡沙氏住白虫病的感染状况 | 第72页 |
二. 鸡沙氏住白虫与鸡龄的关系 | 第72-73页 |
三. 不同品种鸡感染沙氏住白虫的情况 | 第73页 |
四. 福建省厦门地区鸡沙氏住白虫的季节动态 | 第73-81页 |
1. 沙氏住白虫感染率在不同季节差异的显著性测定 | 第76页 |
2. 感染率、感染强度与气温的关系 | 第76-81页 |
总结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英文摘要 | 第91-93页 |
图 | 第93-96页 |
图版 | 第96-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