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入户抢劫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户”的范围与具体认定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户”的概念与范围 | 第11-12页 |
一、对“户”的理解 | 第11-12页 |
二、户与室的关系 | 第12页 |
第二节 司法解释的内容与检讨 | 第12-19页 |
一、司法解释的内容 | 第12-14页 |
二、规定入户抢劫为加重处罚的立法背景 | 第14-15页 |
三、司法实践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入户行为的具体认定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入户的主观目的 | 第19-21页 |
一、是否限定抢劫前有抢劫故意 | 第19页 |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入户的客观行为 | 第21-25页 |
一、暴力行为的当场性 | 第21-23页 |
二、抢劫对象的特定性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转化型抢劫的入户问题 | 第25-30页 |
一、转化的前提条件应否要求构成犯罪 | 第25-27页 |
二、转化的主观条件 | 第27页 |
三、转化的客观条件 | 第27-29页 |
四、转化型入户抢劫的时空条件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入户抢劫的未完成形态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入户抢劫”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对“入户抢劫”未完成形态的处断 | 第31-36页 |
一、“着手”的认定 | 第31-33页 |
二、入户抢劫既遂标准的认定 | 第33-34页 |
三、入户抢劫“中止”的认定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入户抢劫的“共同犯罪中止”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说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犯罪中止概说 | 第37-42页 |
一、对“有效性”的判定 | 第38-39页 |
二、共同犯罪中的具体司法认定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