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概述及其法理基础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概念及由来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法律性质 | 第13-14页 |
一、自益权属性 | 第13页 |
二、固有权属性 | 第13-14页 |
三、单独股东权属性 | 第14页 |
四、形成权属性 | 第14页 |
第三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法理基础 | 第14-18页 |
一、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15-16页 |
二、团体可分解性理论 | 第16-17页 |
三、股东平等原则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对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评价 | 第18-22页 |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价的优越性 | 第18-19页 |
二、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三、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20-21页 |
四、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适用分析及相关问题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主体 | 第22-26页 |
一、适用的公司类型 | 第22-23页 |
二、适用的股东类型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情形 | 第26-29页 |
一、公司分立与合并 | 第26-27页 |
二、转让主要财产 | 第27-28页 |
三、修改公司章程使公司存续 | 第28页 |
四、连续五年不分配利润 | 第28页 |
五、公司章程规定的具体情形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行使程序 | 第29-33页 |
一、公司负有提前告知股东提出股份回购请求权的义务 | 第29-30页 |
二、异议股东提前书面作出反对之意思表示 | 第30页 |
三、异议股东出席股东会并再次表明态度 | 第30-31页 |
四、异议股东书面提出支付请求并交存股票证书 | 第31-32页 |
五、公司支付价款并且处分回购股份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相关问题 | 第33-35页 |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失效 | 第33-34页 |
二、公司股份回购义务的豁免及其转换机制 | 第34页 |
三、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排他性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评估 | 第35-42页 |
第一节 评估的方式 | 第35-38页 |
一、协议确认股份价格 | 第35-36页 |
二、司法评估方式 | 第36-38页 |
三、由会计专家确定公平价值 | 第38页 |
第二节 公平价格的确定标准 | 第38-42页 |
一、市场价值法 | 第39页 |
二、收益价值法 | 第39-40页 |
三、净资产价值法 | 第40页 |
四、特拉华州板块法 | 第40页 |
五、其他须考虑的因素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及其完善 | 第42-48页 |
第一节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现状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评价 | 第43-45页 |
一、表述不清,容易产生歧义 | 第43-44页 |
二、现实中易被规避 | 第44页 |
三、缺乏程序性规定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完善 | 第45-48页 |
一、立法体例的选择 | 第45-46页 |
二、扩大适用情形 | 第46-47页 |
三、豁免及转换机制 | 第47页 |
四、配套规定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