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汽车振动问题的简单介绍 | 第8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及ADAMS 软件介绍 | 第13-33页 |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16-18页 |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18页 |
·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 介绍 | 第18-31页 |
·ADAMS 软件的特点 | 第18-21页 |
·ADAMS 软件的动力学计算理论 | 第21-30页 |
·应用ADAMS 软件仿真的一般步骤 | 第30-31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动力学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33-48页 |
·动力总成悬置的分类、布置形式及特点 | 第33-35页 |
·动力总成悬置的分类 | 第33-34页 |
·悬置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 第34-35页 |
·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的激振分析 | 第35-40页 |
·单缸发动机的激振力分析 | 第36-38页 |
·多缸直列发动机的激振力分析 | 第38-39页 |
·多缸直列发动机激励频率分析 | 第39-40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理论研究 | 第40-45页 |
·悬置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40-41页 |
·悬置系统的一般力学模型 | 第41-42页 |
·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 | 第42-45页 |
·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 第45-47页 |
·系统六自由度解耦或部分解耦 | 第46-47页 |
·系统固有频率的合理匹配 | 第47页 |
·系统的振动力传递率或支承处动反力最小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60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总布置 | 第48-49页 |
·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的实验测量 | 第49-56页 |
·动力总成质量和质心位置测试 | 第49-52页 |
·动力总成转动惯量测试 | 第52-55页 |
·悬置参数的测试 | 第55-56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测试数据整理 | 第56-57页 |
·悬置弹性中心坐标的定义 | 第56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 | 第56-57页 |
·ADAMS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5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仿真 | 第60-71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优化 | 第60-62页 |
·目标函数 | 第60页 |
·约束条件 | 第60-61页 |
·设计变量 | 第61页 |
·优化结果 | 第61-62页 |
·动力总成刚体模态的仿真计算 | 第62-64页 |
·各阶模态振型结果 | 第62-63页 |
·各阶固有频率结果 | 第63-64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各工况下的响应计算 | 第64-69页 |
·怠速工况下的响应计算 | 第64-67页 |
·高速工况下的响应计算 | 第67-69页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计算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6 整车动力总成隔振性能仿真分析 | 第71-77页 |
·整车建模的基本假设 | 第71-72页 |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整车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72页 |
·整车主体部件的建模 | 第72-75页 |
·整车平顺性在悬置系统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