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地方企业经济论文

产业集聚对北京亦庄新城发展的促进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18页
   ·选题背景第10-12页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框架第15-18页
2 产业集群基本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国外产业集聚研究评述第18-20页
     ·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脉络第18-19页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对经济园区带动作用研究第19-20页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聚对经济园区发展的促进机制研究第20-21页
3 产业集聚对新城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第21-27页
   ·产业集聚的内生增长机制及形成诱因分析第21-22页
     ·产业集聚的内生增长机制第21页
     ·产业集聚形成的诱因分析第21-22页
   ·对集聚增长机制中核心要素的经济分析第22-24页
     ·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生产的成本最小化第22页
     ·产业集聚带来来信息、知识的外溢效应第22-24页
   ·产业集聚对新城经济带动的理论模型及分析第24-27页
     ·产业集聚对新城经济带动模型的提出第24-25页
     ·对产业集聚对新城经济带动模型的分析第25-27页
4 亦庄新城集聚经济发展现状第27-44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亦庄新城概念的界定第27-34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念的界定第27-31页
     ·亦庄新城的界定及新城定位第31-34页
   ·亦庄新城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第34-44页
     ·亦庄新城经济发展状况第34-39页
     ·亦庄新城产业集聚现状第39-44页
5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发展各方面的促进第44-80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城市化的促进第44-49页
     ·城市开发区对城市郊区城市化的带动作用理论第44-47页
     ·以BDA为核心的亦庄新城城市化第47-49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的合理布局的促进第49-55页
     ·亦庄新城的整体布局第50-52页
     ·产业集聚因素在亦庄新城整体规划的影响第52-55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土地的集约利用的促进第55-56页
     ·提高对入驻企业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第55页
     ·多种手段并用,杜绝闲置土地第55-56页
     ·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为产业集聚预留土地第56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的促进第56-60页
     ·在新城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第58页
     ·建立新城水资源集成利用系统,合理开发滨水休闲区第58-59页
     ·加快新城绿地系统及生态景观建设第59-60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的促进第60-66页
     ·产业集聚带动亦庄新城交通体系的完善第61-64页
     ·产业集聚带动亦庄新城其他基础设施发展第64-66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工业地产及房地产业发展的促进第66-68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工业地产发展的促进第66-67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促进第67-68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完善公共服务的促进第68-69页
     ·产业集群对亦庄新城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第68-69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促进第69页
   ·亦庄新城集聚经济对新城人口增长的促进机制分析第69-75页
     ·亦庄新城历年人口变化趋势第69-70页
     ·亦庄新城人口集聚的特点第70-72页
     ·产业集聚对亦庄新城人口集聚的促进机制分析第72-75页
   ·集聚经济对新城发展促进机制的归纳第75-77页
   ·亦庄新城建设对产业集聚的反向带动作用第77-80页
6 促进亦庄产业集聚与新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第80-85页
   ·理顺新城各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建立新城统一管理机构。第80-81页
   ·确立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工,积极与其它区域进行合作第81页
   ·加强政企合作,建立服务型政府,引导产业良性集聚第81-82页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绿色产业,构建生态友好城市第82页
   ·增强新城生活便利程度,努力解决居民"双向通勤"困境第82-83页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克服瓶颈因素制约第83-84页
   ·加强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力度,吸引母城居民向新城集聚第84页
   ·积极借鉴相关经验,完善产业集聚与新城建设互动机制第84-85页
附录: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增长模型的推导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详细摘要第93-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西山大佛岩质边坡地震作用动力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唐代宫廷妇女娱乐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