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绪论 | 第10-17页 |
·现场总线的产生背景 | 第10-11页 |
·现场总线的产生 | 第11-12页 |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 第12-13页 |
·现场总线的优点 | 第13-14页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4-17页 |
二 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 | 第17-32页 |
·PROFIBUS的类型 | 第17-18页 |
·PROFIBUS协议结构 | 第18-32页 |
·OSI环境和各层定义 | 第18-20页 |
·各层概况 | 第20-21页 |
·物理层 | 第20页 |
·数据链路层 | 第20页 |
·应用层 | 第20页 |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 | 第20-21页 |
·低层接口(LLI) | 第21页 |
·PROFIBUS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和服务定义 | 第21-24页 |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 | 第22页 |
·物理层(PHY)与介质访问和传输协议(FDL)间的接口 | 第22-23页 |
·物理层总线分析与诊断 | 第23-24页 |
·数据链路层协议规范 | 第24-29页 |
·PROFIBUS管理层7(FMA7) | 第29-32页 |
三 PROFIBUS总线的实时性特点 | 第32-56页 |
·数据交换与服务 | 第32-36页 |
·传输步骤和FDL控制器 | 第36-50页 |
·令牌工作过程 | 第37-41页 |
·令牌传递 | 第37-38页 |
·站的增加和撤除 | 第38-39页 |
·逻辑令牌环的(重)初始化 | 第39页 |
·令牌轮转时间 | 第39-41页 |
·报文优先权 | 第41页 |
·非循环请求或发送/请求方式 | 第41页 |
·循环发送/请求方式 | 第41-42页 |
·请求所有站(活动表)的FDL状态 | 第42页 |
·FDL控制器的状态 | 第42-47页 |
·时间参数 | 第47-50页 |
·循环和系统响应时间 | 第50-51页 |
·令牌轮转时间(Token Cycle Time) | 第50页 |
·报文循环时间(Message Cycle Time) | 第50-51页 |
·系统响应时间(System Reaction Times) | 第51页 |
·分布式实时系统任务特性及调度 | 第51-56页 |
·实时系统基本概念 | 第51-53页 |
·实时系统任务调度 | 第53-54页 |
·实时系统任务可调度性分析 | 第54-56页 |
四 多主站PROFIBUS总线实时性能分析 | 第56-74页 |
·PROFIBUS网络实时性介绍 | 第56-57页 |
·目标令牌轮转时间的计算 | 第57-59页 |
·令牌实际轮转时间(T_(RR))的分析 | 第59-61页 |
·T_(TR)对于主站行为的影响 | 第61-70页 |
·设置T_(TR)的实验方法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五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