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 植物抗寒生理及其分子基础 | 第13-18页 |
·冷诱导基因 | 第13-16页 |
·与抗冰冻脱水有关 | 第14-15页 |
·与膜脂相变有关 | 第15页 |
·与酶有关的低温保护活性 | 第15页 |
·抗冻活性 | 第15-16页 |
·冷诱导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6页 |
·冷诱导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 第16-18页 |
2 DREB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DREB类转录因子 | 第18页 |
·DREB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 第18-19页 |
·DREB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 | 第19-20页 |
·DREB转录因子的克隆与鉴定 | 第20-22页 |
3 果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我国果树转基因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果树重要目的基因的克隆研究 | 第22-23页 |
·果树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研究 | 第23-24页 |
·目前获得的转基因果树 | 第24页 |
·国内外果树遗传转化研究的比较 | 第24-25页 |
·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第24页 |
·发达国家日益重视的方向 | 第24-25页 |
·我国果树转基因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 | 第2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5页 |
4 草莓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5-35页 |
·草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外源基因转入草莓的研究 | 第26-30页 |
·抗虫害转基因研究 | 第26-27页 |
·抗病毒和抗真菌转基因研究 | 第27-28页 |
·抗逆性转基因研究 | 第28页 |
·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 第28-29页 |
·提高草毒品质转基因研究 | 第29-30页 |
·影响草莓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 第30-31页 |
·基因型 | 第30页 |
·菌株 | 第30页 |
·侵染时间和侵染浓度 | 第30-31页 |
·共培养 | 第31页 |
·酚类物质 | 第31页 |
·抗生素 | 第3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1-35页 |
·进一步完善草莓的遗传转化方法 | 第32页 |
·优化草莓遗传转化条件,提高基因转移频率 | 第32页 |
·从细胞学及分子水平上加强草莓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2页 |
·构建转基因草莓的遗传图谱 | 第32页 |
·开发野生草莓及其它野生植物种质中所蕴藏的优良基因资源 | 第32页 |
·以草莓为植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 | 第32-33页 |
·借鉴共抑制在矮牵牛上的应用改良草莓品种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三个草莓品种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 第35-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丰香和雪蜜无菌苗的获得 | 第35页 |
·鬼怒甘无菌苗的获得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不定芽诱导 | 第36-37页 |
·不定芽生长 | 第37页 |
·不定芽生根 | 第37页 |
·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中的附加物质 | 第37页 |
·评价指标与数据调查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38-42页 |
·叶龄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基因型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3页 |
·叶片以及叶柄放置方式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特异诱导型启动子rd29A的片断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47-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5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7页 |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47-48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5页 |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哥伦比亚生态型幼叶总DNA的提取 | 第48页 |
·拟南芥DNA的PCR扩增 | 第48-49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49页 |
·目的片段T载体的连接,转化及鉴定 | 第49页 |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49-50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51页 |
·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肽细胞 | 第51-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拟南芥DNA的提取 | 第55页 |
·rd29A基因的克隆 | 第55-56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6-58页 |
·质粒PYH4215—rd29A转化农杆菌感受态EHA105细胞 | 第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雪蜜'草莓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 第61-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转化受体植物材料 | 第61页 |
·供试菌株 | 第61-62页 |
·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63页 |
·外植体 | 第62页 |
·卡那霉素和潮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 第62页 |
·抑菌抗生素浓度的选择 | 第62页 |
·菌液的制备 | 第62-63页 |
·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的优化选择 | 第63页 |
·GUS瞬间表达 | 第63页 |
·草莓的遗传转化步骤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卡那霉素和潮霉素选择压对草莓转化的影响 | 第63-65页 |
·抗生素浓度对草莓转化的影响 | 第65页 |
·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的选择 | 第65-66页 |
·抗性芽的伸长,生根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转RdreB1BI基因草莓植株的检测 | 第69-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4页 |
·材料 | 第69-70页 |
·植物材料 | 第69页 |
·试剂 | 第69-70页 |
·方法 | 第70-74页 |
·GUS染色 | 第70页 |
·PCR扩增检测 | 第70-71页 |
·RT-PCR检测 | 第71-73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73页 |
·低温处理 | 第73-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7页 |
·转基因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74页 |
·转基因草莓植株的PCR检测 | 第74-75页 |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75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75-76页 |
·低温处理 | 第76-77页 |
3 讨论 | 第77-78页 |
全文结论以及后续研究 | 第78-79页 |
1 全文结论 | 第78页 |
2 后续研究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附录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