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0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0-24页
 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柯尔伯格道德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0-11页
   ·宽恕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页
   ·实际意义第12-13页
 3 概念界定第13-15页
   ·道德认知第13-14页
   ·宽恕第14-15页
 4 研究现状第15-19页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宽恕与宽恕发展水平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现状第19页
 5 研究趋势第19-20页
 6 研究方法第20-24页
   ·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第20-22页
   ·宽恕的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思路、目标与研究假设第24-26页
 1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4-25页
 2 研究目标第25页
 3 研究假设第25-26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6-45页
 1 研究一:编制访谈问题第26-29页
   ·研究目的第26页
   ·研究材料第26页
   ·研究步骤第26-27页
   ·研究结果第27-28页
   ·讨论第28页
   ·小结第28-29页
 2 研究二: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阶段特点与比较第29-45页
   ·研究目的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1页
   ·研究步骤第31-32页
   ·统计方法第32页
   ·结果分析第32-39页
   ·讨论第39-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总讨论与结论第45-54页
 1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宽恕发展的特征第45-48页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征第45-46页
   ·儿童青少年宽恕发展的特征第46-47页
   ·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的特征的比较第47-48页
 2 儿童青少年对宽恕概念的理解第48-49页
   ·从不原谅(生气)到原谅的心理过程与经历时间第48页
   ·原谅别人的理由第48-49页
   ·对宽恕内涵的解释第49页
 3 本研究结果对道德与宽恕教育的启示第49-52页
   ·道德认知教育的几种有效方法第49-50页
   ·宽恕教育: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50-52页
 4 本研究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问题第52页
 5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1第58-59页
附录2第59-60页
后记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电子专业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下一篇:多电平高压变频器的开发和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