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9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33页 | 
| ·配置设计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布局设计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人机结合与知识融合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 ·协同进化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 ·航天器配置与布局设计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 ·存在的问题和求解策略 | 第33-35页 | 
| ·研究意义和前期工作基础 | 第35-3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 ·前期工作基础 | 第36-37页 |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37-39页 | 
| 2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建模与求解 | 第39-66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过程及定义 | 第39-41页 | 
|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建模 | 第41-46页 | 
| ·配置模块的定义 | 第41-42页 | 
| ·配置模块的表示 | 第42-44页 | 
| ·配置约束关系 | 第44-45页 | 
| ·类产品结构层次树 | 第45-46页 | 
| ·基于配置多Agent系统的卫星有效载荷配置求解 | 第46-58页 | 
| ·多Agent系统概述 | 第47-48页 | 
| ·配置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 | 第48-49页 | 
| ·配置Agent | 第49-52页 | 
| ·管理Agent | 第52-57页 | 
| ·配置求解方法(CMAS)特点分析 | 第57-58页 | 
| ·简化的MSG-1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验证 | 第58-65页 | 
| ·建立类产品结构层次树 | 第58-64页 | 
| ·配置求解方法 | 第64页 | 
| ·配置结果与讨论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3 卫星有效载荷布局设计建模与求解 | 第66-95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卫星舱布局问题描述及特点分析 | 第66-74页 | 
| ·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布局数学模型 | 第67-72页 | 
| ·卫星舱布局设计特点及求解方法分析 | 第72-74页 | 
| ·散射搜索算法 | 第74-78页 | 
| ·散射搜索算法概述 | 第74-75页 | 
| ·散射搜索算法组成和一般过程 | 第75-78页 | 
| ·改进的散射搜索法 | 第78-86页 | 
| ·多样性初始解生成 | 第78页 | 
| ·基于梯度下降法和Nelder-Mead复合形法的新解改进方法 | 第78-80页 | 
| ·参考集更新策略 | 第80-81页 | 
| ·带约束的圆形Packing算例验证 | 第81-86页 | 
| ·散射协同进化算法 | 第86-89页 | 
| ·子种群的表示 | 第87-88页 | 
| ·子种群适应度的选择和评价 | 第88-89页 | 
| ·算法流程 | 第89页 | 
| ·简化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舱布局设计验证 | 第89-94页 | 
| ·实验设置 | 第91页 | 
| ·实验结果 | 第91-93页 | 
| ·结果比较与讨论 | 第93-94页 | 
| ·小结 | 第94-95页 | 
| 4 基于知识融合的人机结合协同进化设计 | 第95-116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仿工程师成功设计模式启示:人智+先验知识+计算 | 第95-99页 | 
| ·知识描述和建模 | 第99-101页 | 
| ·问题描述模型 | 第99-100页 | 
| ·广义进化数学模型 | 第100-101页 | 
| ·个体(即设计变量)编码串表示方式 | 第101页 | 
| ·人的作用体现 | 第101页 | 
| ·知识融合实现 | 第101-107页 | 
| ·知识融合前处理 | 第101-104页 | 
| ·基于扩展散射搜索的知识融合算法 | 第104-105页 | 
| ·知识融合基本思想和流程 | 第105-106页 | 
| ·知识融合基本原则 | 第106-107页 | 
| ·简化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舱布局设计验证 | 第107-115页 | 
| ·问题描述 | 第107-108页 | 
| ·计算模型 | 第108-110页 | 
| ·设计目标和约束 | 第110-111页 | 
| ·求解方法 | 第111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5页 | 
| ·讨论 | 第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5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与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及系统原型实现 | 第116-136页 | 
| ·引言 | 第116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 | 第116-122页 | 
| ·一体化设计方法概述 | 第116-117页 | 
| ·配置和布局设计协同一体化信息模型 | 第117-118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约束与冲突管理 | 第118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建模 | 第118-121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流程 | 第121-122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系统原型 | 第122-125页 | 
| ·航天器布局优化与仿真平台概述 | 第122-123页 | 
|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与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系统框架 | 第123-125页 | 
| ·简化的MSG-1气象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验证 | 第125-135页 | 
| ·MSG-1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问题描述 | 第126-128页 | 
| ·基于配置模块的一体化设计信息模型 | 第128-132页 | 
| ·基于协同进化模型的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求解 | 第132-133页 | 
|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结果与讨论 | 第133-135页 | 
| ·小结 | 第135-13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6-137页 |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7-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 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及获奖情况 | 第149-151页 |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51-152页 | 
| 致谢 | 第152-1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