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前言 | 第10-16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2、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研究目标 | 第13页 |
2、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坚持学科领域兼顾,保证研究方向性 | 第14-15页 |
2、法源出发结合实践,保证研究路线性 | 第15页 |
3、立足国情广泛借鉴,保证研究实效性 | 第15页 |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保证研究创新性 | 第15-16页 |
二、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基本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一)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1、申诉的渊源和申诉制度的概念 | 第16-17页 |
2、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 | 第18-20页 |
1、法定性 | 第18页 |
2、特定性 | 第18页 |
3、非诉性 | 第18-19页 |
4、行政性 | 第19页 |
5、准司法性 | 第19页 |
6、相对独立性 | 第19-20页 |
(三)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性质 | 第20页 |
(四)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立法意旨 | 第20-21页 |
(五)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1-23页 |
1、合法原则 | 第21页 |
2、及时原则 | 第21页 |
3、公正原则 | 第21-22页 |
4、程序正当原则 | 第22-23页 |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23-30页 |
(一)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1、制衡高校权力的现实需要 | 第23页 |
2、保障秩序稳定的现实要求 | 第23-24页 |
3、实行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 | 第24页 |
4、实现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 | 第24-25页 |
(二)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意义 | 第25-30页 |
1、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 第25-27页 |
2、对高校学生权利的维护有重大价值 | 第27-30页 |
四、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一) 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现已基本建立 | 第30-32页 |
1、申诉法律规范已基本建立 | 第30-32页 |
2、申诉处理机构已基本建立 | 第32页 |
(二) 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 第32-40页 |
1、法律规范设计不尽合理 | 第32-36页 |
2、制度实际运行不尽人意 | 第36-38页 |
3、诉后救济途径不尽顺畅 | 第38-40页 |
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途径探索 | 第40-57页 |
(一) 改进制度层面相关法律规定 | 第40-49页 |
1、制定实施细则保证制度可行性 | 第40页 |
2、引入代理制度保证主体合理性 | 第40-41页 |
3、规范处理机构保证裁决权威性 | 第41-43页 |
4、拓展保护内容保证救济全面性 | 第43-46页 |
5、明确处理程序保证结果公正性 | 第46-49页 |
(二) 改善实践层面制度运行环境 | 第49-50页 |
1、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第49页 |
2、改善校内申诉现实规定 | 第49-50页 |
3、强化资源配置到位保障 | 第50页 |
4、加大制度宣传普及力度 | 第50页 |
5、加强败诉学生人文关怀 | 第50页 |
(三) 完善诉后层面救济协调机制 | 第50-57页 |
1、科学界定救济审查范围 | 第51-54页 |
2、规范明确诉后救济路径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