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绿洲胡杨体内酚类物质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植物酚类物质的研究状况 | 第9-19页 |
·植物多酚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 第9页 |
·植物多酚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 第9-10页 |
·植物多酚的生态意义 | 第10-13页 |
·植物多酚是重要的次生化学防御物质 | 第11页 |
·植物多酚的抗逆境作用 | 第11-12页 |
·植物多酚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 第12-13页 |
·黄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植物多酚和黄酮的定性定量方法 | 第14-17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4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14-15页 |
·标准物的选择 | 第15页 |
·植物多酚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黄酮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影响酚类物质分布的因素 | 第17页 |
·酚类物质对胡杨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作用 | 第17-19页 |
2 胡杨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及酚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确立 | 第19-27页 |
·实验设备及化学试剂 | 第19页 |
·胡杨化学成分初步分析方法和结果 | 第19页 |
·酚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确立 | 第19-27页 |
·样品前处理和提取方法 | 第19-20页 |
·酚类物质具体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酚类物质测定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2页 |
·供试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酚类物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23-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3 胡杨酚类物质含量和分布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 | 第27-34页 |
·研究地概况及采样地点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胡杨各器官酚类物质含量 | 第28-29页 |
·胡杨细分的叶、枝和根中酚类物质含量 | 第29-31页 |
·胡杨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酚类物质在胡杨各器官中的分布 | 第32页 |
·胡杨酚类物质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32-33页 |
·胡杨根系中酚类物质对极端干旱地区养分循环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不同群落中胡杨酚类物质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34-41页 |
·采样地及采样方法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5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5-39页 |
·样地的群落状况和土壤条件 | 第35-36页 |
·胡杨林植物酚类物质分布 | 第36-38页 |
·不同群落下土壤条件对胡杨酚类物质含量分布影响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不同群落下胡杨酚类物质的环境因素 | 第39页 |
·解释不同群落下胡杨酚类物质分布的理论假说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6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个人简介和硕士期间论文情况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